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章、新科登新殿,光宗耀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上報君國,下濟蒼生。新科進士列班出午門,過西市,入太學,誇耀功名;登萬歲山,謁拜聖廟先哲,南望君臣黎庶,再肅餘生之志!”

這同樣是新定下的一環禮儀。

讓他們從西長安街經過鬧市,繞到北面進入太學,再從紫禁城西側前往萬歲山。

這一生,允許狀元榜眼探花們從御道離開紫禁城,帶領著新科進士們享受來自百姓和太學生們的歡呼與羨慕,然後一起在萬歲山頂新建成的聖廟裡拜謁先哲,再準他們俯瞰一下紫禁城,俯瞰更南面的廣闊京城及大明。

能看多遠,能在那裡許下什麼對餘生的志向,就看各人了。

夜裡,將是東苑賜宴。

進賢院和御書房,都在這通政學苑所在為他們慶賀,同時也將開始為期半個月的授職前考察。

朱常洛安安穩穩地過了三年,現在至少大明中樞在五相的率領下已經井然有序。

等新科進士們都謝恩出了大殿,參加完傳臚大典的官員們也離開了,年紀愈發老邁的陳矩朝王安看了看,後者彎了彎腰過去安排。

“讓劉若愚和鄒義去請王錫爵和朱賡吧,朕去上面待著。萬化,你代朕再去看看渭川吧。”

“是。”

陳矩看著皇帝的背影,吩咐完了劉若愚和鄒義之後,他就去看田義了。

或者說是祭掃。

再有兩日就是田義過世滿一年了。

他葬在城西翠微山下,陛下感念他的功勞,賜祭三壇,樹享堂碑亭,親筆為他題了祠額“顯德”。

現在陳矩年紀也很大了,他覺得只怕就在這兩年。

目光又看向南面。

奉天皇極殿雖然合為一體,但仍舊可以大致劃分成三個區域。

原先最北面的謹身殿臺基其實與奉天殿一樣大,但規制上謹身殿要小得多。

現在皇帝所在的象徵是這皇極殿,主要由石料構成的大殿就可以相對做大一點了。

從南京紫禁城拆來的大木,能夠充當大梁構築在石柱上。

所以用屏風把原先華蓋殿那裡前後一隔斷,就又形成了三個區域。

因為新修建的大殿在雲臺上所佔區域更大,所以每個區域相比以前更寬闊了一些。

哪怕再用屏風縱向也隔一隔,兩側的過道仍然能容南面奉天殿的四院暖閣裡把訊息迅速傳來。

這中間只由隔斷隔起來的原華蓋殿區域,是司禮監和御書房通政使司一起合用的日常辦公場所,只是對馬上即將呈送御前或下達四院的奏本題本進行中轉。

透過兩側的門出去下了臺階,這兩個院落就分別是司禮監和御書房了。

陳矩慢慢走出門下了臺階,剛從御書房那邊通知完那邊當值事務官的王安過來了,趕緊扶著他:“乾爹,您慢些走……”

司禮監的院子這邊已經在忙碌,該搬的要搬回殿裡去,恢復奉天皇極殿內部的平常狀態。

因為除非極特殊的大典,奉天皇極殿內不用把長長的甬道都露出來。

利用上了原先三大殿之間的露天空間,皇極殿的明堂空間就已經足夠舉行常規的朝會,都呆得下。

只有大朝會和大典、大宴時需要臨時搬運開,讓大家在室內也可以參加,不避雨雪。

“幫我準備一下吧。陛下旨意,我要代陛下去祭掃渭川。”陳矩開口。

王安愣了一下,然後唏噓道:“一眨眼一年了。乾爹,您靜養著為宜,要不我奏請陛下代勞?”

陳矩搖了搖頭:“我去,方顯陛下緬懷渭川之意。宮裡事多,你要坐鎮。”

看著他,陳矩微笑了一下,又抬頭望了望:“讓若愚和鄒義去扶輔相書相上去吧,陛下召他們。”

王安也抬頭望了望:“在上面?”

“去安排便是,我先歇一會。”

他坐到了司禮監裡屬於自己的那把掌印椅子上,靜靜看著眼前的忙忙碌碌,也看著利落離開的王安。

是啊,王錫爵和朱賡也老了,非要上去可不容易。

但宮裡宮外,哪裡會缺年富力強的人呢?

穩穩過了三年,陳矩現在很安心。

待會帶壺什麼酒去翠微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情錯付:盛家夫人從不吃回頭草

使用者18190483

離譜!繫結非人老公,我虐哭遊戲

許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