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執政黨和在野黨,光宗耀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後報告丈量完畢。

萬曆十年,保定、大同、薊遼、山西、廣西、應天、宣府、浙江、貴州、淮安、揚州、徐州、河南、延綏、湖廣、四川、陝西、兩廣等陸續報告清丈完畢。

十一年,寧夏、甘肅、雲南亦報告清丈事竣。

可以看到,哪怕張居正當時已經去世了,清丈田土的工作卻沒有立即停下來。

也可以看到,沒有在那一輪完成田土清丈的,除了雲南這種土司為主的地方,主要就是南直隸。

整個南直隸除了應天、淮安、揚州、徐州四府,其餘諸府州之前都沒完成田土清丈。

“陛下明鑑,如今只有區區數府不曾清丈、重造魚鱗冊黃冊了。”沈一貫說道,“萬曆七年至十一年,大明該賦田土從五百一十八萬五千四百頃增至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頃,區區數府,不是要害了……”

“諸省盡已清丈,獨留數府,何以稱公?”王錫爵行禮,“臣願從自家起,先令清丈!”

兩人都看了看他,這是效仿張居正嗎?

當年,也是張居正率先寫信回家,命兒子張嗣修嚴查自家有沒有詭寄影射之田。後來果然查出來,張家名下田土只應該交糧七十餘石,按張居正的級別當然是能全免了,然而在江陵縣的賦役冊裡卻寫著“內閣張優免六百四十餘石”。

多出來的,就是各色各樣的人玩的手筆,包括張家的族人、家僕,也包括當地其他人假託張居正的名號買通了縣裡官吏。

反正記在張居正名號下,又有誰會去較真?

查出了問題,張嗣修按張居正的要求“本宅田糧七十四石例得優免者,盡數與小民一體當差”,連本該優免的部分也交了田賦。

“確實不公。”朱常洛看著沈一貫和申時行,“若按沈閣老說的數字,基本上是該賦田土憑空多了三成多?”

“陛下,多山之地能多出二三成,少山之地有多出五六成的!”王錫爵回答著皇帝,看著的卻是兩人,“若非張江陵之功,焉有太倉粟可支十年、積金至四百餘萬之寬裕,其後焉能勝了這數徵?”

“為何不是要害?”朱常洛也問沈一貫,“是怕南直隸那幾府亂起來?”

“陛下……”沈一貫誠懇地說道,“清丈出來了,其實也是投獻之小民。江南賦稅本就更重,如今若厲行優免,則賦役攤派自然是多過他們投獻之錢糧的,要不然也就不會投獻成風。南直隸那幾府,若真是亂起來了,亂的實在會是小民。臣是覺得,不值當……”

“是有門路投獻的小民多,還是仍擔著賦稅的小民多?”朱常洛又問,“擔著賦稅的小民,盼不盼著能多些投獻之民把賦役攤派攤薄一些?那些不能逃賦稅的小民要亂起來,過去那些忠順良民能不能幫朕壓著他們?若是壓不住,是不是那些投獻之民背後有人撐腰?”

沈一貫不說話了。

“公道自在人心。”朱常洛看著申時行,“申閣老以為如何?”

“……清丈吧。”申時行嘆了一口氣,“陛下天恩,免了蘇、松、常民運之苦,百姓自然感恩戴德,些許投獻小民焉能作亂?”

“那除了整個爭議,聽說如今主要就是沈閣老、申閣老認為該先由戶部統一編定了各地科則,王閣老則以為該用考成法督促地方編定好呈報?”

“啟稟陛下,正是。”王錫爵仍是看著兩人,“由戶部派員到地方詳查各地實情,再一一編定,那要編到何年何月?沒編定之前,那地方仍如舊例,勤職獎廉銀難道年年由陛下掏空內帑?”

“再者,新政早有成法,無非是澄清吏治,讓地方官吏能夠厲行優免、厲行商稅和鈔關銀、市舶銀罷了,如此朝廷財計無缺,地方存留也能夠支應勤職獎廉銀和公辦銀。要澄清吏治,自然要考成,要京察!”

朱常洛聽完點了點頭:“兩位閣老又顧忌什麼呢?”

申時行苦笑道:“陛下,有臣等二人在內閣顯得顧忌重重,總是好的。厲行優免事涉滿朝文武,不是人人都能像元馭這般大公無私啊。恕臣斗膽,即便有勤職獎廉銀和公辦銀,這澄清吏治可比清丈田土、厲行優免難多了。如今滿朝文武擔心的,是洪武年間戴枷辦差那種舊事啊。”

“當下由地方自行編定稅則,即便一縣設一御史也是無用,自會先往多了去編定。再攤派下去,容易生民怨啊。不那麼操切,緩上一段時間,先允地方多存留,地方反會先見到勤職獎廉銀和公辦銀的好處。”

“至於這些銀子從何而來,如今不如板子抬起來了卻還沒落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了宿敵一口後,我重生了

起名字好麻煩耶

穿書,反派男二被我攻略成小忠犬

禹小粥

神奇物品在哪裡

光焰百合

冥帝的青梅抱枕她又逃了

心上之月

該如何讓你喜歡我【CP完結】

成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