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章、北京改了,南京呢?,光宗耀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則是鎮守太監、守備廳。

現在北京中樞衙署變成了一房四院,那麼這五相是不是該一直管到南京部衙?

南京和南直隸的將來會是什麼樣,此刻真的沒人能斷定。

那可是像北京一樣的近千個京官官位啊!足足佔了此刻添官之後大明官員數量的近一成!

“恩師怎麼看呢?學生該不該面聖時奏請另行任用?”

“論做官,我可遠遠不如你。”吳嶔卻笑了起來,“該如何決斷,你自然心有定見。我順道來看看你,只有一句忠告罷了。”

李化龍嚴肅地行了一個學生大禮:“請恩師賜教。”

“觀你為官二十八年,謹慎有餘,一步一個腳印。從知縣到主事,再到郎中、提學僉事、左參議、提學副使、右參政、太僕少卿、右通政、遼東巡撫、兵部右侍郎,大明多少官職你都做過了。為師忠告只有一句:陛下銳意至此,渴盼謀國之才。”

李化龍聽完沉默了許久,然後輕嘆了一口氣,再次謝禮:“學生謹記。”

沒錯,他幾乎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小小知縣一步步走到如今兵部右侍郎的位置。若不是他的才幹,率領二十餘萬平播大軍的主帥又怎麼會沒有一個尚書兼銜呢?

如今,皇帝要他去南京做兵部尚書,這卻是實打實的二品大員了。

大明的二品文臣是有準確數目的。

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這些是正二品,整個大明一共十四員。

地方上,以都御史銜為督撫者,不定員。

其餘,則是一共二十六個從二品的左右布政使。

大明並沒有正一品、從一品的實職文職,文臣只有三公三孤及柱國這些一品銜罷了。

所以到了正二品,實則上面就只有過去的內閣大學士在實際地位上高於這寥寥數十個文臣。

如今則開了無翰林出身者為“相”的先例。

吳嶔希望他抓住機會,少點謹慎。

“有田希智在,北京兵部尚書不如南京兵部尚書。”吳嶔又說著,“時過境遷,過去尊養之地,如今確是立功所在。”

“學生明白了。”

現在,李化龍也越來越想和皇帝見一面。

僅憑書信,總無法將如今的朝局看分明。只察覺著地方上已經“民怨沸騰”,官場之中雖然怨言同樣不少,但又願意順勢而為。

李化龍知道很多地方的鄉紳大戶現在開始抗拒“孝敬銀子”了,但地方官也有辦法。

皇帝似乎早就懂得這一點,所以才先允地方多加存留,設勤職獎廉銀和公辦銀。

但把過去的私相授受變為明取之後呢?可能再過幾年,地方官吏要比地方鄉紳更難對付了。

這才是重練京營的主要目的吧?

現在李化龍又知道了中樞衙署大改。

中樞都改了,地方將來會不改嗎?

看不分明,總該到了京裡好好看看才是。

更南面,旨意到了之後,東林書院的顧憲成、高攀龍都被“請”著啟程進京,還有金陵詩社的一官一紳。

這個官,是南京大理寺左寺正曹學佺。這個紳,正是如今剛剛被舒柏卿逼得“自首”,退了足足五萬多兩贓銀的臧懋循。

他們四個人剛剛隨宣召他們的行人司行人到達揚州,看到了仍然留在這裡的一大批漕船。

“……都已經六月十三了,還有漕船沒有過淮?”

畢竟這完全不像已經從北方南下回來的漕船,船頭都衝著北面,而且碼頭上熱鬧非凡。

面對顧憲成的疑問,高攀龍冷哼一聲,看了看曹學佺:“還不是又諸多借口,只為多帶貨物,船不跑空。”

曹學佺懶得理他。

在南京,他自然已經聽說了無錫東林書院裡的一些人如何誇誇其談點評朝政和朝官,對幾乎所有在朝為官者都十分鄙夷。

他都不知道金陵詩社裡的許多人同樣看不慣許多同僚。

臧懋循卻知道是為什麼,冷冷說道:“聽說這是奉旨等著呢,昌明糧行趁今年諸多士紳要退贓,大肆壓價收的糧都僱了漕軍北運。”

“什麼?奉旨?”顧憲成愣了一下,而後只小聲說了一句,“成何體統……”

“晉叔兄怎麼知道是奉旨?”曹學佺有點意外。

臧懋循卻只是冷哼了一聲,並沒有答話。

若不是也賣了許多糧,臧家就要變賣田產店產才能湊足那批現銀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農門長姐有醫術,種田養家猛如虎

依依蘭兮

律師兇猛

superpanda

救命!我穿進了閨密寫的瑪麗蘇文

小五的三千六百五十天

人在鬥羅寫日記,他們不對勁

何前華愛玩遊戲

獵人記

段落單

錦鯉文覺醒後,我帶全族發家致富

歲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