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章、鳩佔鵲巢,光宗耀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訊息其實已經不脛而走,畢竟朱常洛是先在百家苑裡公開說了萬歲山上立聖廟的話,還開出了關於定律的賞格。

燕朝之後,關於儒學和學問思想的大爭辯已經不可避免地在京城率先開始。

或者說是一次思想大解放。

而鄉試和恩科在即,京城學子何其多?

這種熱鬧的大討論,朱常洛是樂見其成的。反正燕朝上已經確認了方向,重臣們已經不得不醞釀出那份制旨出來。

朱常洛還在趁熱打鐵。

養心殿內,御書房中極大學士朱賡與詹事府詹事楊時喬、詹事府少詹事兼掌司報局範醇敬、司報局朝報總編黃輝、文辭編校王衡和書板編校董其昌都在這。

詹事府搖身一變,下面所設已經盡是實在衙署:司報局專理即將刊行的朝報,司經局專理民間書籍送審及書號發放,司傳局專門對接司禮監經廠和驛站發行體系。

今天到皇帝面前議事的只是司報局。

“這朝報若印發了下去,總不免流入民間。就叫《朝報》,那就彷彿只是朝廷官府與聞。”

範醇敬說道:“那以《時聞》名之?”

朱常洛搖著頭:“此事非同小可,卿等都要深刻領悟這朝報用意。下達地方的,往往只是政令。地方官不在朝堂,不明一些政令是如何考量的。這朝報,對朝廷來說,最重要的作用是剖解政令考量,其次是將朝廷賞罰明示地方。對地方來說,見字如面,總不會覺得在地方就離朝堂太遠。此外諸多政令考量,各地施政得失、賞罰,於他們而言也是學而習之,知而用之。”

朱賡聽明白了:“陛下之意,莫不如點明宗旨,叫《學用》?”

要不然為什麼他是御書房中極大學士呢?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引導。

叫這個名字,看上去只是一份很普通的學問刊物,但適用面反倒更廣,導向也更加明確:朝廷主張——不,陛下旨意就是希望天下人學以致用。

不拘普通學子還是官員。

首先要學,其次要用。

朱常洛點著頭:“甚好。”

他當然可以自己就拍板定下名字,但這也是一種辦事方法。

如果連這朝報的編輯團隊都不能深刻領悟宗旨,以後報上出問題的地方只會更多。

而目前,朱常洛花在御書房裡的時間其實很多。

翰林院過去確實太清閒了,對朝廷來說似乎作用不大,但不代表朱常洛會鄙視翰林院。相反,目前為止進入翰林院的規則還沒變,能進入翰林院的,至少都是頂級做題家。

其中有天資卓絕的,也有十分刻苦的。

文字工作經驗十分足的朱常洛自有用好他們的法子,現在就是他十分熟悉的節奏。

這其中,還有不得不重新回到翰林院的董其昌。既然他書畫都好,那麼就先做個美編吧。

“屆時專制大紙刊印之,像是驛站這種人來人往所在,兩張制,正反兩面,貼上之後便能廣而告之。”

楊時喬對於一月一期的工作量表示擔憂,其實主要是印刷和發行的工作量。

“有驛站在,如何定期送往地方不必憂慮。倒是一個縣州至少就要送去那麼幾份,經廠每月都要印上過萬份,確實不易。”朱常洛對他的擔憂表示讚許,“朕已經從內帑撥了專銀,眼前先是經廠招攬更多大匠人手,將來則勢必改良這快印法子。”

“陛下所慮甚周……”

朝廷“官報”的籌備會就這麼細緻地開著,朱常洛為他們講解著現在可以刊印哪些內容:新的政令、官員變動、學問討論、地方優秀案例……

裡面可以玩的文章當然很多,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始。

而就在這時,劉若愚神情忐忑地到了門口,看了看全神貫注的皇帝不知要不要立刻稟報。

倒是朱賡等人先注意到了他,神態微有變動之後,朱常洛看過去:“什麼事?”

“陛下,剛剛入京的題本,楚藩旁支朱華赿劾奏楚王乃是私生,非楚先王血脈。通政使司不敢怠慢,既送去了禮部,又送到了宗人府。申太常和侯宗令都請聖裁,王公公親自送了題本到養心殿來。”

眾人一愣,都看向朱常洛。

“拿來吧。”

朱常洛眼神一凝,拿到手上慢慢看了起來。

這東西一來,倒是啟用了他的一些模糊記憶。好像確實有個楚宗案,只不過在朱常洛的模糊記憶裡是以黨爭為主的。

現在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情錯付:盛家夫人從不吃回頭草

使用者18190483

離譜!繫結非人老公,我虐哭遊戲

許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