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章、追封俞戚,定有跳梁,光宗耀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畏兀城人,然累世忠於大明。湟中數敗海西韃虜,西陲戰功第一。大小松山之戰攘地五百里,松山新邊若成,從此西陲太平,可授西涼伯。”

看著皇帝連連點頭,侯先春又握了握拳頭。

除了天順年間在甘肅抗擊北虜孛來部數萬騎入掠、後又率兵破塞外諸部的毛忠,大明又要多一個異族勳爵?

但這還沒完。

“大同鎮總兵官麻貴,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戰功累累,驍勇善戰,今有東李西麻之贊,可授寧虜伯。”

侯先春已經不奇怪了,只是在心裡默默地數著:四個了。

除了李成梁進封為侯,另外三人,一個文武兼備,兩個異族!

“湖廣總兵官陳璘,嘉靖四十一年征戰至今,提督水軍遠征朝鮮,節制大明及朝鮮水軍數破倭賊,朝鮮敘功更居劉綎、麻貴之上。轉而征討播州,一路告捷合圍攻破海龍屯諸將之一。戰功累累,可授平夷伯!”

“劉顯之子劉綎,勇武尤勝,武狀元出身,初戰登先擒獲賊酋,萬曆十年來轉徵緬甸、羅雄、朝鮮、播州,每戰皆有大功,可授彰勇伯!”

劉綎不由得挺了挺胸膛熱淚盈眶:不容易啊!

他以為就到這裡了,侯先春也以為就到這裡了,正在留意著有沒有人要出來說話,沒想到田樂還沒說完。

“更有俞龍戚虎,屢建奇功,名震八方。俞大猷創兵車營,著述《續武經總要》等兵書;戚繼光練鴛鴦陣,創制新兵器,著述《紀效新書》,築山海關至鎮邊長城空心臺凡一千零十七座,薊門因此固若金湯。”

田樂看著朱常洛,情緒多了些波動:“俞大猷病逝於萬曆七年,僅賜祭葬諡武襄;戚繼光病逝於萬曆十五年,兩年後才得賜祭葬,萬曆二十一年禮部題稱戚繼光‘血戰殲倭,勳垂閩浙,壯猷御虜,望著幽燕,乞照例賜與卹典’,戚繼光之子才得以襲替武職,至今仍無賜諡。”

“臣以為,萬曆以來功大賞薄,未有如二人之甚者!二人皆宜追封,並予世券,再賜美諡,追贈尊銜,如此方表陛下孝心,全太上皇帝君臣相得之美名!”

侯先春再也壓制不住情緒。

僅論功勞,這些說辭當然沒問題。

但什麼叫君臣相得之美名?

戚繼光晚景淒涼的原因,是因為與張居正的關係!

現在要追封戚繼光,那下一步是不是又要全太上皇帝與張居正的君臣相得美名?

“陛下,寧遠侯功勳卓著,進封自無不可。然陳璘、劉綎貪財賄遷,劣跡斑斑;麻貴、達雲異族委以重任,君恩已是厚足!俞大猷、戚繼光建功更是多在嘉、隆二朝,若又追封,還不知朝野將追議大明開國以來多少人功大賞薄,怨望不休!”

劉綎的熱淚還在眼中,忽然就被潑了一盆涼水。

侯先春噴的陳璘不在這,但劉綎在這。

現在他忍不住憤怒地看向了侯先春:都到這份上了,又要阻攔?

朱常洛不由得看向了他,目光微寒。

果然像田樂說的:追封俞戚,定有跳梁。

侯先春還在繼續說道:“且自天順元年以後,除嘉靖朝續封開國五勳臣,未有一次授爵過一人之例。若如大司馬所請,朝野譁然,紛議不休,陛下三思!”

再生變故,沈一貫和申時行面有憂色,王錫爵則凝重不已,看了看仍舊平靜的田樂。

他知道,侯先春忍不住出來,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一次要封這麼多個勳爵。

最主要的原因是戚繼光。

是與張居正關係匪淺的戚繼光!

田樂已經站出來過,王錫爵知道不能仍由田樂去辯駁了,而且真正的原因也不宜在此再次展開辯駁。

於是他站了出來:“侯給事此言差矣。陛下封爵,只為彰太上皇帝武功。萬曆元年以來薨逝之武將,功高豈有過俞戚二人者?何來怨望不休?”

侯先春冷冷回答:“馬芳也是萬曆九年病逝。”

“馬林身涉山海關民變,仍自待罪,自是累及生父。”王錫爵也不慣著他,“又是哪裡來的規矩,一次授爵不可過一人?朝野將有什麼紛議,侯給事慎言!”

他的話說到後面,已經帶著警告的味道。

王錫爵後來與張居正的決裂,也是人所共知的。

但是因為要釘死張居正和新政就阻止戚繼光,順帶把其他人都阻止,只進封一個李成梁,封一個文臣好歹能接受一點的儒將蕭如薰,這未免太過了。

侯先春正要說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情錯付:盛家夫人從不吃回頭草

使用者18190483

離譜!繫結非人老公,我虐哭遊戲

許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