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對香草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進發遼陽,李氏王侯,泡茶對香草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準確的來說,遼陽並非是什麼水草豐美的地方。至少在許多的中原人看來,這樣冰天雪地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人活得。但是對於經常闖蕩於天下南北的人來說,事實上遼陽的環境並沒有那麼惡劣,雖然不排除其一整年將近一半的時間都是白雪皚皚,可是依舊還是有一半的時間是非常適合人們居住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這片土地即便是在最冷的時候,氣溫能夠下降到零下幾十度,可是這裡的原住民依舊寧願躲在這裡熬過一個冬天,也不願意離開。
最開始的時候,遼陽一代並沒有什麼強大的部落,前朝之時,朝廷在遼陽設定了遼陽都護府由都護負責這裡的具體事務,同時由於中原地區在那個年頭突然遭遇了大旱,所以作為難民的一部分的青州,膠州一帶的百姓就被遷移到了遼陽。當然與此同時進入遼陽這一塊領地的還有同時期歸順朝廷的莫丹部落也就是後來發展壯大為遼國的耶律家族。
由於都護府的實力遠超過當時遷入部落的百倍,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莫丹部落並沒有與同時期遷入的中原人發生十分激烈的土地衝突,莫丹人居住在遼河以北,中原人住在遼河以東。而都護府則正好在兩者的正中間。
不過世事難料,換做是誰也沒有聊到,原本強大到讓所有周圍民族都為之羨慕敬仰的前朝衰敗的如此迅速哦,最早察覺到這一變化的莫丹人,在前朝末帝登基的同時,與南方的楚地同時宣佈了脫離,緊接著與中原發生阻隔斷絕的吳越也開始脫離了中央的控制。由於此時朝廷的兵力幾乎全部的用在了對南方的作戰,以至於對於北方的異動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便是如此,都護府的實力也被極大的削弱了,精銳計程車卒基本上全部被調走了。留下來的老弱殘兵,就如同棄子一樣根本就沒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甚至到最後,有傳聞他們的編制早已經被朝廷給取消了。心灰意冷的他們在面對莫丹人要求雙方合併的條件之時,為了不殃及到居住在遼陽的百姓,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
當然也可以說,之所以莫丹部落這樣一個原本在草原荒外並不是相當出名的部落能夠透過兼併迅速地擴張,其中有相當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莫丹部落接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十分的深厚,而且擁有許多的能工巧匠。包括後來莫丹部落遷徙到了樂盛,就是今天的王廷。一座大城能夠拔地而起也是得益於他們的功勞。
當然後來,基本上大家都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前朝到最後滅亡也沒有能夠收復楚地,之後楚地正式的脫離並且由龍氏建立了今天的楚國。前朝中原地區的土地則被大魏所繼承,包括原本屬於前朝的西域和渝蜀也被大魏所吞併。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繼承前朝的大魏,卻並沒有能夠把朝廷的實力和影響力恢復到原本的水平。以來是由於論是西域還是南方都尚且沒有能夠徹底的穩定,來自楚國和大食國的壓力致使魏國不可能同時與三個方向的敵人發生衝突。所以到今天為止,河北軍的燕山防線就成了大魏的實際的北方邊境線。即便是如此,魏國的皇帝到今天都沒有放棄對這片土地的聲稱權。所以在李景的記憶中,他所見到的大魏的實際地圖上,在遼陽的北方不遠處的樂然山上有一道很細的虛線,似乎是在提醒任何大魏的皇室和百姓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實際領土到底在哪裡。
不過話雖是這沒說,可是大魏畢竟是先天不足,不僅僅是如此的,就連京城以北還有一個燕國在威脅著魏國的安全,雖說燕國的實力並不可能和大魏是一個等級的,曾經在李景的記憶之中,有那麼一次北伐,魏軍已經拿下了包括國都在內的一半的燕國領土了,可是後來前來支援的遼軍騎兵突然出現在了大軍的後方,以至於為了考慮所有魏軍士卒的安全,大軍不得不重新退到了河西,之後燕國的國君竟然引來了來自草原部落上面的援軍。致使原本拿下的城池全部被重新多了回去。
不過相信即便是如此,對於燕國的國君來說這樣做的代價也是相當之大的。作為中原國家的魏國或許還會出於自己將來還會長遠的統治這個地方,所以會盡量了的剋制士兵把損失下降到一個朝廷和士卒都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可是對於那些遊牧民族來說可就沒有那麼麻煩了。對於遼國來說,對外畢竟人家還是宣稱自己是一個與中原國家一樣的國度,再加上此戰自己是燕國的援軍。如果做得太過火的話,誰的臉上也不會好看。而且燕遼的同盟穩定才是能夠保障雙方不會被吞併。這樣的道理一直羨慕中原文化的大遼皇帝自然也是知曉的,要是把燕國推到了魏國這一邊,那落在遼國身上的壓力可就大得多了。可是草原上的部落會與燕國說這麼多的大道理嗎?他們只是見到了魏軍慌忙的後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