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潰兵遁逃西南
我問青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三章 潰兵遁逃西南,奪明抗清:從進山打游擊開始,我問青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得蕭靖川講言,賑糧放完,就地募兵,且當場便發安家銀三兩,在場民眾裡頓時出現一陣騷動。
“我再說一遍!”
“現場賑糧,現場募兵,現場發安家銀子!”
“時間有限!在此處,我就不贅言啦!”
“我軍晌午之前,便會於易縣開拔起行!”
“有此意願者,還望儘快儘早,從速報名啊!”
蕭靖川見現場人多口雜,怕有一時未聽清者,遂又朗聲重複了一遍。
至此,發糧接續進行!
剩餘之兩千石米糧,此後用時不到三刻鐘,便盡數放完。
辰時七刻(早8點45分),蕭家軍,募兵開始!
............
於易縣城中之火熱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的,乃算那初七日晚,自城中潰逃而出的敵寇兵士們了!
這些潰兵從西門遁逃之後,死的死,傷的傷,惶恐非常,又趕上雷雨傾盆。
其三五成群聚到一起,兀自分析後,以為此蕭靖川一部,應乃北面京城方向開來,實為大明潰軍,亦或突圍而出之正規軍精銳。
加之易縣在北,便盡是劉宗敏一部,並非主將上官劉芳亮麾下,遂其又怕不肯援手。
於是,潰兵們便斷然放棄了北向求援,放棄了離之最近的淶水縣方向部隊,而轉頭奔南,準備跑去保定府,以圖接應。
可,那一夜,狂風暴雨猛下不止,又城外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於是乎,這些潰兵走著走著,便失去了方向......
直到第二天,也就是初八日晨早卯時,天光微亮之際。
這幫潰兵才總算是清楚了自己玩命兒跑了一宿,究竟現處何地!
那是易縣西南,李家溝北山附近的山腳底下!
再往前,便是進山直通紫荊關的山路要道啦!
潰兵們一時長吁短嘆,又覺由此直奔紫荊關亦未不可,遂將錯就錯,就勢便要尋大路山道西進。
就於此時,幾人又忽見自官道開來的大批人馬!
抵近方知,乃劉芳亮麾下五副將之一,於坦之,於將軍親自帶隊,自紫荊關方向開出!
劉芳亮,字明遠,乃李自成心腹愛將也,闖軍中曾任前部正印先鋒官!
他胯下一匹閃電白龍駒,掌中一條梅花亮銀槍,馬快槍急,所向披靡,人稱“白馬銀槍無敵將”!
遂這李自成的眾多部隊之中,如要說能打,第一個要屬三軍督帥汝侯劉宗敏,而僅次於劉宗敏的,便是他劉芳亮了!
當年商洛山之戰,其在一天一夜水米未進之情況下,僅憑著胯下馬掌中槍,便連挑敵軍上將十餘名,由此被人稱是“羅成在世,趙雲重生”。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佔領荊襄,設官職,任命劉芳亮為左營制將軍。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又晉封其為磁侯。
此次闖軍北犯,自出山西,入北直隸,直取京師,他劉芳亮依令,並未緊隨,而是奉命駐守在紫荊關。
紫荊關,此前亦言道,乃山西與北直隸交接處一道險要關隘。
鎮住此處,則可進退有據,距險固守,可保大軍一條退路,不至一潰千里。
眼下,這劉芳亮五副將之一的於坦之,之所以會帶隊伍出關,實則也是奉闖王之令,抽調兵馬增兵京城。
此前,劉芳亮一部便先行開出去了八百餘人,其便是現下兵至淶水縣的那一部。
於坦之這已經是第二波出發了。
“報——!”
“報!”於坦之前軍探馬回報。
“稟於將軍,前方發現六個潰軍,說是自易縣來的!”
“有緊急軍情,望當面告知將軍!”
“哦?易縣?”於坦之跨在馬上,麵皮抖著三道橫肉,撇著嘴思忖。
“按理說這闖王已然是打到京師啦!”
“北直隸,包括整個山東,那都已經是咱的地盤啦!”
“怎得還會在易縣這種小城出事?”
“總不至於是盜匪裹亂吧?!”
“哼,守城官如此無能!如果真這樣,那就當斬!”
“走!頭前帶路,叫咱前去問個清楚!”
於坦之冷哼一聲,表情頗有不屑。
隨其語畢,一夾馬腹,就勢便同探哨兵士一齊向前趕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