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5章 大漢皇城、朱斌救美,大明之氣運至尊,菩提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行走在大漢皇城當中,朱斌仔細將其和大明皇城比較強起來,最終的結論沒有出乎意料,大漢皇城遠遠不如大明。
“閉關鎖國,縱有底蘊,現在也差不多消磨完了,那所謂的四千年輝煌,不過是最後一塊遮羞布罷了,撕去這塊皮,便能直視其骯髒不堪之處,呵呵···”朱斌走在街上,諷刺一笑。
大漢號稱四千年的皇朝,底蘊無數,尤其是儒家的飽學之士甚多,一向看不起其他皇朝,當然,不是看不起其實力,而是看不起其底蘊,就像是一個沒落貴族,看土豪暴發戶一樣。
更為諷刺的是,四千年來,大陸上皇朝起起落落,很多新晉皇朝看待大漢,也像暴發戶看沒落貴族一樣,口中各種不屑,心中則很是羨慕、多有忌憚。
只是很少有人發現的是,如今的大漢最為值得驕傲的底蘊,早已經變了顏色,儒林幾乎大多是世家弟子組成,爭鬥不休,再也少有出現那種心憂天下的大儒。
其他皇朝再怎麼不堪,都會不忘俠義仁孝,不論是江湖還是朝堂,總會湧現出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傳誦一時,而大漢現在卻少有那種正直果敢、心憂天下的仁人志士。
縱觀東夏曆史,仁義禮智信始終貫穿其中,儒家的傳承千萬年不絕,究其緣由,一來是儒家思想著實尤其獨到之處,二來卻是因為,天下需要這種道德高深的大家前輩。
若是人心喪亂,談何治國?
朱斌從不反對儒家,只是不喜歡矯枉過正的儒家,不喜歡爭名奪利的儒家,就像是現在的大漢這樣,儒家弟子,大多是將心思放在朝堂爭鬥之上,卻是忘記了修身齊家之後,方能治國平天下。
好在大漢四千年的傳承,也不是完全沒有其優勢,比如說,大漢的人才,著實很多,哪怕是遺留在民間的,君不知三國時代,湧現出多少名將,又有多少智謀高深之士?
行走在大漢皇城的街道之上,朱斌遺世而獨立,宛若是從天外來的過客,雖然人就行走在大街之上,卻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突然,朱斌發現前方有些吵鬧,狗血的情節正在上演,一女子在給貧苦百姓些吃食,卻被幾個醉酒的西涼兵纏上了。
一般在遇到這種狗血情節之時,朱斌是懶得理會的,也沒什麼英雄救美的心思,只是看到那女子的一瞬間,朱斌的想法便有些改變了。
那女子說不上很美,論及面容,雖然出色,卻也算不上絕品,只是一身知性氣質,渾身才氣橫溢,比之朱斌見過的不少青年才子都強上不止一籌。
“這是個飽讀詩書的女子!”朱斌心中很快做出判斷。
大陸上雖然女子地位不如男兒,讀書者更少,但是真要算起來,女子學識優秀者,也還是不計其數的,但是如這女子一般,渾身才氣外漏的,估計天下難尋。
所謂才氣,說起來有些玄乎,甚至根本說不清楚,但是隨著朱斌的五爪金龍慢慢進化,主筆卻是發現,自己能隱約看到一個人身上的氣息。
不論是熟讀詩書才華橫溢者,還是征戰沙場戰無不勝的將軍,還是行走天下縱橫不敗的武者,都有其獨特的氣息,這種氣息越強,代表其在這個領域的本事越高。
朱斌這一特殊能力,雖然沒有像傳說中的望氣相面那麼誇張,卻在幫助朱斌識別人才這一方面,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
朱斌見到這個女子的瞬間,便發現這女子身上的才氣驚人,就算在潁川書院,也只有姍姍幾人可比,要知道潁川書院的頂尖人才,就算是放在整個大陸上,也絕非庸者。
“就當做做好事,救上一救吧!”
朱斌心中一動,腳步輕點,一步邁出,便在十丈之外,幾步之間,便來到那女子身前,別看朱斌行走似乎極快,但是整個人卻從容恬淡,宛若閒庭信步一般。
“小子,敢管我西涼軍之事,找死不成!”
那個領頭的西涼軍小校,雖然知道朱斌絕對是個高手,但是仗著西涼軍的威勢,再加上酒勁,虎著臉朝朱斌喝道。
朱斌轉身,冷冷的掃視幾人一眼,雙目當中,一道劍意閃過,霎時間,原本氣勢洶洶的幾個西涼兵,頓時如墜寒窟,宛若置身於地獄,渾身呆滯,一個接一個的倒在地上。
朱斌再也懶得看向幾人,回身對身後的女子淡淡道:“姑娘家在何處,我送你回去!”
“小女子蔡文姬,多謝公子相救之恩!”那女子盈盈一拜,渾身禮儀挑不出半點毛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