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9章 對待皇室、朱斌打算,大明之氣運至尊,菩提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要吞併大漢之後長治久安,絕非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或者說,打下大漢和治理好大漢,難度相差不止十倍,而如何控制好世家,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做的好了,吞併大漢之後,大明的實力暴漲,可以一躍成為大陸上第三個頂尖皇朝,而若是處理不好,可能成為大明皇朝的拖累,將大明皇朝拖入深淵。
朱斌和眾位謀臣商議整整一夜,最終才得出方案,而這種方案自然不會那麼簡單,有各種應變機制,儘可能的考慮到各種因素,力求完美。
當然,謀劃只能是謀劃,事態如何變化,最終結果如何,還得看實際操作,而這實際的操作當中,最不能忽視的一點,那就是大漢皇室。
大漢皇室早就在光武中興之後,便漸漸的失去了對大漢皇朝的絕對掌控力,大漢的朝局一向是皇室和世家共治,雙方形成共存卻又相互牽制。
皇室靠外戚和宦官擴大影響力,佔據朝堂高位,拉攏所謂的清流,而世家則是牢牢的把控著大部分的官位,兼併土地,相互勾連,和皇權相抗。
有了土地,就能招收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種,不僅是擴大影響力,更能招收私兵,武裝地方,而且還能降低國家稅負,進一步的削減皇權。
大漢從光武之後,便幾乎保持著這樣的局面,既沒有擴張的野心,也沒有擴張的實力,世家又沒有出頭奪取皇權的意向,再加上大漢偏居大陸邊角,是以一直儲存至今,沒被其它皇朝吞併。
皇權失去了統治力,但因為存在的時間長久,大漢百姓已經無數代沒有經歷過中原百姓的那種改朝換代的經歷,以至於他們對於大漢總有著一種認同感,哪怕大漢皇朝並沒有給他們帶來舒坦的生活。
這種認同感不僅是底層百姓擁有,即便是世家大族以家族利益為先,但世家大族中卻從不缺乏保皇派,他們擁護大漢皇室,哪怕大漢皇室昏庸無能。
這就是一個古老皇朝的底蘊,不論皇朝如何沒落,皇室如何昏聵,總有不少忠貞之士,相比較而言,中原腹地的皇朝中,這種想法的人就少了。
朱斌欣賞這些忠貞愛國之士,但卻不會因為欣賞而放縱他們挑恤自己的底線,當然,朱斌也不會以殘酷鐵血的手段鎮壓。
要知道,朱斌麾下,可有不少是大漢人士呢,不管是顧忌他們自身的情緒,還是考慮到他們都是沾親帶故的,朱斌都不可能殺戮過重。
而這個時候,大漢皇室的作用就無比明顯了,朱斌若想快速平息大漢,就需要拿大漢皇室當幌子,哪怕天下人都知道這是個幌子。
但只要朱斌保留大漢皇室嫡系血脈,就能很大程度的緩解忠於大漢人士的反抗,爭取到一件有力的武器,至於怎麼用,用得如何,那就看朱斌的手段了。
而朱斌所選擇的,便是保留皇室嫡系血脈,殺掉皇室中保持反抗的劉表和劉焉,當然,若是這兩人能夠大力配合朱斌,也不是不能給他們留下性命,甚至家人。
只是朱斌和一眾謀士商議過之後,都覺得劉表和劉焉,不可能配合朱斌,和皇室嫡系血脈劉協、劉辮不同,他們年紀尚幼,又被呂布牢牢的把控在手中,無力反抗。
而劉表和劉焉都掌控一州之地,麾下兵多將廣,匯聚無數敢為大漢效死的忠貞之士,這種情況下,兩人若是投降還為朱斌效命,只怕會被口水淹死。
若是真的無恥到這個程度,兩人的名聲會臭不可聞,成為大漢皇室歷史上最大的罪人,這種罪名他們擔不起,也不會擔。
而且劉表和劉焉,怎麼說也是大漢皇室中,少有的人才了,可不會一點骨氣都沒有。
皇朝崛起,皇室享盡榮耀,而皇朝滅亡,皇室中必須付出鮮血的代價扞衛尊嚴,劉協和劉辮不能流血,那便只能是其他皇室成員來了。
為此,朱斌還擔心有人故意殺死劉協和劉辮,嫁禍自己。
這種事情可不是不可能,而是已經發生過好幾次針對兩人的刺殺了,而出手的,卻是那些大漢的‘忠貞之士’。
當然,其背後有著哪些人的手筆,那朱斌就不清楚了,畢竟這種刺殺,沒有人會留下把柄,更不會給朱斌任何辯白的機會。
只要劉協和劉辮一死,不管是不是朱斌下手的,最後都會被按在朱斌頭上,哪怕是呂布也不夠資格為朱斌頂這個鍋。
是以,朱斌還在大戰將起的時候,特意派出第一邪皇、第二刀皇、第三豬皇三人,將劉協和劉辮保護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