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準備
風影雲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準備,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風影雲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道李恪要的只是普通人,一眾朝臣也都鬆了一口氣,那方案也就迅速出來了。
很快,從關中河東又有五千人踏上了南下的旅途。相比以前朝廷遷徙人口,一路上哭喊震天相比,這次上路的人們卻都是面帶喜色有說有笑的。原因嗎,不外乎有二,一是朝廷將路上需要消耗的錢糧給包了;二是朝廷畫了大餅,在江南能掙下一份家業,還不用受家族掣肘。
遠在臺灣島的李恪,正在和鄧愈在造船廠檢視戰艦的打造。
“大王,這裡的戰艦打造速度太慢了,一次只能造兩艘不說,還得大半年才能造好,就不能多一點工匠嗎?”鄧愈略帶著點討好道。
這次在海上漂了一年半才回來,鄧愈麾下的船隊有八艘大船不能立即出海了。
“可以啊,把你那八艘修好了,本王可以立即抽出四百人出來。”李恪沒好氣地瞪了一眼道,“而且,這八艘船一邊修理一邊改裝吧。等全部弄完後,配合這兩艘新造的,本王打算去林邑轉一轉。”
林邑,此時已經是佔國的地盤。
鄧愈的雙眼一亮,趕緊湊過來低聲道:“大王,陛下要討伐林邑了?”
李恪一臉懷疑地看著鄧愈:“你難道不知道,本王可自主征伐不臣?”然後,李恪就明白過來了,“哦,忘了,你在海上漂了那麼久,確實不知道。”
兩人都尷尬地笑了笑。
“大王,杭州轉送過來的詔書。”
李恪一進船廠書房,長史戴安就捧著一封詔書很是恭敬地道。
“更衣,接詔書。”
雖然詔書已經由在錢塘暫代八州軍政的楊虞代接過,但是,李恪不會給長安裡的有心人一點口實,規規矩矩按照接詔書的正式流程走,哪怕誦讀詔書的都不是長安派出來的天使。李恪心裡頭很清楚,自己所管的江南八州和這臺灣島北部,絕對不缺各路勢力的眼線。
沒有眼線的地方,也就是臺灣島南部自己所控之地以及在呂宋佔據的一小塊地盤了。而這兩處地方,尤其是臺灣島南部,是李恪建立火藥廠和槍炮廠之地。
李恪是很煩這種演戲,但心裡頭也很清楚,這種戲不得不演。長安有些人不怕李恪演戲,就怕李恪不演了。至於李世民,李恪演不演不重要,李恪對他孝順以及友愛兄弟才重要。
接了詔書,李恪頓時喜笑顏開。五千人放進江南可以說是滄海一粟,但是,卻能立即解決下李恪手頭的一些問題。沒錯,就是採金問題。
探礦隊發現的金礦都是砂金礦。
探礦隊回來後,李恪親自接待並詢問了下金礦的情況。得知那裡好幾條溪流,水底密密麻麻全是金沙,用淘金法就能獲得大量金沙。然後稍加提煉,倒模就可以鑄成金錠。
探礦隊隊長還說:根據這溪流裡金沙的量,上游絕對有一個大金礦。
有大金礦沒用,李恪找不到足夠合格的礦工以及精通鍊金的工匠。與其開採金礦,不如要人過來淘金。畢竟,相比起採礦,淘金要簡單多了。
李恪也明白過來,為什麼自己掃平那些蠻寨後,戰利品裡都有黃金了,感情人家一直守著一個大金礦。
至於那五千人怎麼安排……
簡單,從關隴來的五千人分流到江南八州,再從江南八州移民五千人到臺灣。這樣,能將水土不服對人的影響減到最小。相比起現代的前世,古代由於交通不發達,再加上醫療水平不高,水土不服對人體的殺傷力太大了。
至於李恪為什麼還要找李世民要人,而不是自己先從杭州泉州移民過來淘金。
李恪的屯營可以說就是村鎮的變種,大的屯營兩三千人,小的屯營才百來人。五千人,想想要掏空的屯營以及屯營掏空導致撂荒的土地,李恪就心疼。
而關隴則不一樣,關隴有許多家庭因為這些年人口繁衍,有了分家的需求。問題是,朝廷不組織人口遷徙的話,光靠人們的自覺性……除非是戰亂或饑荒,導致人們活不下去了四處逃散。
也不知道弘農楊家,到底願不願意支援自己。相比起蘭陵蕭家,弘農楊家在關中河洛都有影響力。要是弘農楊家能夠出面,年時間江南八州多個二三十萬人丁沒有任何問題。
將詔書封好,讓戴安送去給王妃保管,李恪拍拍鄧愈的肩膀道:“子越,把經商的事交給你的副手,他跟著你應該也很熟練了吧?”
鄧愈的副手是李三,奴隸出身,沒有字,他也不願意取字,說要讓世人知道,奴隸都有建功立業的一天。
李恪誇讚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