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小菩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 遺傳記憶,未來超級智慧系統,雁塔小菩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肥胖,這就是被動系統。
但是因為被動系統是被動的,他不需要主動思考的過程,所以被動系統在生活中的作用極容易被忽視,這個時候,一些被動行為被稱為潛意識中的無意識行為,但還有一些被動行為被誤歸納入了本能,也就是我提到的概念混淆,進而,有了本能進化這樣的說法。
可是我一開始就說了本能是被封裝死的底層程式碼,他不會改變,也不會進化,所以這些被誤以為是進化的本能到底是什麼東西?那些讓我們更好適應環境又很像是本能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那就是大腦中的第三個區域,一個腦部研究到現在都沒有解密甚至沒有發現的區域,真正的記憶區域。
那麼記憶區域是怎麼工作的呢?首先,記憶區域會記錄一個個體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資訊,並對資訊進行分析處理並反饋出各種有效資訊,其次,當個體進行繁衍的時候,雌雄雙方的記憶區域會對所有資訊進行復制並透過基因與另一半進行資訊融合,融合後的資訊,也就是父母雙方的兩份記憶都會遺傳給下一代,而在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之後不斷的繁衍中,遺傳下去的記憶資訊會越來越多。
而這些遺傳記憶在記憶區域中同樣會在記憶系統中被進行處理,大量記憶資訊會在繁衍後的下一代的記憶系統中進行一次全新的計算並分析出各種有效資訊,而這些有效資訊,就是新一代生命更好適應環境的被動經驗,但是這個被動經驗在被分析完之後就固定了麼?並不會,被儲存在了人類的大腦中遺傳記憶與個體自身經歷的記憶會進行著高頻的,近乎無時無刻的分析處理動作。
這就是曾經那個經典的實驗,將人類生存環境進行極大的改變,在大部分情況下,人類依然可以生存,為什麼人類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各種環境變化?首先因為人類大腦中儲存的記憶是海量的,其次記憶區域進行著幾乎不停歇的計算來提供最好的被動經驗以此實現人類強大的適應能力。
但是,人類的神經元總共有860億,而且大腦內所有的神經元之間都可能產生連結,形成突觸,也就是說,我們活著的每一秒,都可能產生數以萬億的龐大的資料,再算上不斷的繁衍,如此龐大的資訊量卻極少出錯,這就是記憶區域的強大,而這個強大,劉先生應該很熟悉吧?”
“人工智慧演算法...”劉凡打起了百分百的專注,“所以在記憶區域有一個強大的動態演算法在處理這些記憶,也就是你論文中提到的,聚酞乙啡。”
“如果能研究清楚聚酞乙啡,發現其背後的演算法原理,想來對木龍科技的人工智慧研發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意義,這份禮物,不知道劉先生是否喜歡。”
劉凡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羅先生想要什麼?”
羅振飛突然奇怪的一笑,“彆著急,好戲才剛剛開始...”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