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103 章 白月光回國!,[唐]大唐長安,金玉滿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變不了帝王的決定,那就只能利用這些事情為自己牟利。
李長安將詔令放到一側,從另一側拿出了大唐行政區劃分圖。
“山南東道,主要是漢水流域的江漢地區,治所在襄州……李長安指尖在地圖上停在了襄州和荊州之間,襄州和荊州挨著。
而且襄州就是從荊州分出來的州。
李長安想要山南東道,江漢地區水系發達,雖然不如河南道河北道地形那麼平坦,也不像淮南江南地區那麼適合產糧,可總體上來說,也屬於主要產糧地。
而且山南東道北邊緊挨著都畿道,都畿道就是洛陽所在的道,治所在洛陽。
一旦發生戰事,山南東道就可以源源不斷透過漕運給洛陽提供將士和糧草。
如今已經改州為郡,監察官員就從監察職位變成行政官員,也就是從監察使變成了節度使。
永王就是憑藉他擔任的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造反,史稱“永王之亂。當然永王之亂最有名氣的一件事不是他造反而是永王邀請了李白,平亂後李白被他連累,李白被赦免後寫了一首《早發白帝城》……
可是既然有例子,那就說明這一件事完全可以圖謀。
“山南東道這麼大一塊地,上面有這麼多的大唐百姓,與其讓沒用的大唐官員管理,倒不如讓我管。李長安嘀咕道。
她有信心能在五年內指揮裴素老師推廣安素稻和各種更科學的種植方法與種植工具,讓山南東道整個糧食產量增加五成,要是裴素和陳國生能把合成氨點出來那產量還能再往上翻幾番。
哪怕合成氨五年十年弄不出來,就憑藉稻種改進和推廣科學種植,山南東道糧食產量增加五成,那也足夠養活所有山南東道的大唐百姓還能再餘出許多糧食支援其他地區發展了。
而且山南東道水系發達,荊襄地區又富饒,還能直接連通洛陽,再由洛陽連通長安,多大的一片消費市場啊。
只要能拿下山南東道,李長安就可以狠狠建工廠,工業致富,讓每一個山南東道的大唐百姓都有工作,有吃不完的胡餅喝不盡的熱湯。
就連能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的人選,李長安都想好了。
那就是她至親至愛的老師張九齡!
張九齡已經當了五年的荊州刺史了,政績斐然,要是換一個人早就該升職
加薪,提拔為六部尚書了。
可惜張九齡有前科,作為被貶的前宰相,無論是李林甫還是李隆基,都不願意在朝堂上看見張九齡,所以張九齡一直沒有往上升遷。
不過張九齡當不了六部尚書,當一個不在朝廷礙眼的山南東道監察使,甚至山南東道節度使,圖謀一番應當還能得到這個職位。
李長安提筆寫信,一封信從壽安公主府直奔荊州太守府而去。
只是張九齡還需要來長安一趟,親自見李隆基一面才行。
十五道監察使,這些官職就和邊鎮節度使與六部尚書一樣由李隆基直接任命,不經過吏部,就連李林甫說了也不算,唯一說了算的人只有李隆基。
數日後,太守府。
張九齡聽到是李長安送過來的信後,詫異了一下,隨後放下了自己懷中的小孫女,領著信使來到了書房。
張九齡精神抖擻,儘管年紀已經不算小了,可既能享受天倫之樂也能看著荊州在自己的治理下蒸蒸日上,還找到了新明主輔佐的張九齡精神卻比前兩年更好,在裴芸的食膳藥膳調理下身體都變得更好了。
至少還能給李長安再鞍前馬後幹十年的活。
看完了李長安送來的信,張九齡坐在書桌前,沉默了許久。
其實他不太願意再回到長安那個傷心地,那裡埋葬了他大半輩子的政治理想。
還有聖人……張九齡輕輕嘆了口氣。
沉思了許久,張九齡還是拿起一封嶄新的奏摺,提筆寫下了奏章。
[臣張九齡,請往長安述職……]
其實作為一州刺史,五年都沒有到長安城見帝王述職,本就不合適,可李隆基和張九齡兩人都默契不提此事,本該監察百官的李林甫更是恨不得張九齡立刻死在長安城外,更不會派人催促張九齡到長安城述職了。
張九齡寫奏摺的時候很平靜,他已經有了如朝陽般出生的新明主,面對夕陽西下,越發昏庸的舊主,張九齡在短暫的感慨後就只剩下了平靜。
作者有話要說
晚了一點(我記得襄州從荊州分出去是唐玄宗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