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跑龍套的
士子之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跑龍套的,明末大贅婿:變臉崇禎,馭伐天下,士子之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京城,左所大街。
此地位於秦淮河中華門以東,因毗鄰 “應天衛左所” 駐地而得名。
這條街道,商鋪林立,住屋錯落,還有祠堂與戲樓。
離秦淮河極近,乃是城內最為繁榮的商業街道之一。
這兒更是城內平民百姓看戲的好去處。
戲曲歷經上千年發展,自秦漢起,至元朝 “元戲曲”,皆重娛樂性。
尤其元朝 “元戲曲”,是中國戲劇文化發展的巔峰時代。
到了明朝,普通百姓追戲劇的熱情,不亞於當代人。
各地戲樓分佈廣泛,城鎮鄉村、平原山區,有人群處便有戲樓。
像《西廂記》《牡丹亭還魂記》等明朝戲劇,深受百姓喜愛。
雖北方亂成一團,卻不影響江南熱鬧,每日來戲樓的人眾多。
每家戲樓生意都好,每日午時後,一點左右開始演出。
譚知行看遍南京城內戲樓,最終決定在夢春大戲樓長看。
這段時間,譚知行每日有時間便會過來瞧幾場。
夢春大戲樓坐落於左所大街。
這座高大戲樓佇立在廣場上,古舊的樓牌 “夢春大戲樓”,充滿歷史感。
戲樓建築分上下兩層,臺口朝北或西。
臺口高度適中,觀眾在臺下可平視觀看,無需仰頭。
譚知行走進戲樓,找了個位置坐下。
他環顧四周,看著戲樓內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感慨萬千。
這些百姓們在這亂世之中,似乎只有在戲樓裡才能找到片刻的安寧和歡樂。
他們為戲中的人物命運而感嘆,為精彩的表演而喝彩,彷彿忘記了外面的戰亂和苦難。
譚知行又看向戲臺,想象著如果自己能將現代的一些故事改編成戲劇,會不會受到這些百姓的歡迎呢?
他想著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或許可以為這個時代的戲劇注入新的活力。
“夢春大戲樓” 最常演《寶劍記》、《浣紗記》、《鳴鳳記》。
《浣紗記》最受歡迎,戲樓也將它放在黃金時間申時,也就是三點左右上演。
“這時代的戲劇,跟曲子一樣,新劇太少,來來去去就那幾個。哪像現代,一年幾千部不同風格的電視劇。” 譚知行心中暗道。
現在剛過午時,戲樓上正演出著《鳴鳳記》。
這《鳴鳳記》是明朝王世貞創作的戲劇。
王世貞,那可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曾官至刑部尚書,還是張居正好友。
在這戲中,王世貞塑造了許多憂國憂民、剛正不阿、臨危不懼的忠義之士。
他們為反對奸臣嚴嵩,不顧性命捨生取義,忠義形象令人讚歎。
這出戏雖已演出多次,可臺下觀眾依舊愛看。
看到熱鬧處,大家紛紛鼓掌,有的還扔出銅錢打賞。
譚知行每次都坐在角落裡,楊烈和柳飄飄坐在他旁邊。
楊烈嘟囔道:“這有啥好看的,無聊。”
柳飄飄也附和道:“就是,還不如去練練武呢。”
他倆不愛看,所以每當戲劇開始,他倆就打盹休息。
和現代一樣,這時的明人也愛追追星,不過他們追捧的是花旦、青衣。
和其它人不同的是,譚知行看戲的重點是在看那個小生。
這個小生是專門扮演青年嘉靖的年輕男子,戲份不多,臺詞不多。
他身材瘦削,臉色蒼白,不是很英俊那種。
在這個戲劇中,他扮演的年輕嘉靖只是配角,出場戲份很少。
說直白點,他就是個死跑龍套的。
葉清住在戲班簡陋的偏房裡,房間狹小昏暗,僅有一張破舊的木板床和一個掉了漆的木箱子。
每天清晨,他總是第一個起床,對著一塊斑駁的銅鏡,仔細整理自己的妝容。
哪怕只是個配角,他也希望以最好的狀態登臺。
他的飲食極為簡單,常常是一碗稀粥和幾個饅頭就打發了一頓飯。
但即便如此,他也從不抱怨,心中始終懷揣著對演戲的熱愛。
今天演出後,觀眾陸續走出戲樓。
這個年輕男子手裡還拿著劇本,仔細揣摩角色。
班主皺著眉頭,看著葉清,不耐煩地說道:“葉清,別在那兒瞎琢磨了,趕緊過來搭把手,將這些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