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章 "玉璽歸朝,沈將再耀",風雨大明之鐵血戰歌,高小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晨曦初破,紫禁城內的乾清宮被一抹淡淡的金光溫柔地喚醒。崇禎帝坐在案前,眉頭緊鎖,正沉浸在堆積如山的奏章中,每一筆一劃都透露出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與不懈努力。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宮內的寧靜,秉筆太監王承恩滿面春風地跑了進來,跪地稟報:“萬歲爺,好訊息!沈總兵,大同總兵沈槯已至京城,現已過通州,即將抵達廣渠門外。”

崇禎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隨即放下手中的硃筆,霍然起身,急切地問道:“沈總兵已至?好!好!承恩,速速擬旨,命沈槯及隨行將士暫駐廣渠門外,由五軍都督府全力保障其駐地營盤及一應糧餉,不得有絲毫懈怠。”

王承恩領命,嘴角掛著一抹得意的笑,他知道,今日之舉,不僅是對沈槯的重視,更是向外界宣告大明對遼東戰事的決心與信心。他隨即補充道:“萬歲爺,奴婢斗膽,建議將明日午朝的地點改在皇極殿,以彰顯陛下對沈總兵的重視及對國威的彰顯。”

崇禎帝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抹決絕:“皇極殿,就皇極殿。朕要讓天下人看看,我大明不僅有忠勇之將,更有恢弘之殿,足以震懾四方!”

夜幕降臨,乾清宮內的燈火依舊通明,崇禎帝的心卻早已飛向了那即將舉行的皇極殿召見。他深知,這場召見不僅是對沈槯的嘉獎,更是向遼東的奴酋皇太極展示大明不可侵犯的威嚴。

與此同時,廣渠門外,沈槯的行帳內也是一番忙碌。沈槯在陳圓圓的幫助下,換上了崇禎帝御賜的大紅朝服,英姿勃發,彷彿即將出徵的戰神。他與陳圓圓之間的溫馨互動,為這緊張的氛圍增添了幾分柔情與暖意。

次日,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照耀在皇極殿的金碧輝煌之上時,沈槯率領著麾下將士,踏著堅定的步伐,緩緩步入這莊嚴的殿堂。他們的到來,不僅是對皇恩浩蕩的回應,更是對大明未來的堅定承諾。

在乾清宮內,崇禎帝透過窗欞,遙望著皇極殿的方向,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希望。他知道,這場召見,將是大明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沈槯,這個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將領,將是他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劍,斬斷一切阻礙,開創大明的新篇章。

隨著晨光初破,沈槯的營帳外突然響起了一陣整齊而有力的馬蹄聲,一隊身著鐵甲、氣勢洶洶的大漢將軍如同鋼鐵洪流般湧來,簇擁著一位身著大紅錦袍、氣度不凡的太監緩緩前行。常延齡見狀,臉色微變,迅速貼近沈槯耳邊低語:“大哥,來者非同小可,此乃萬歲爺心腹,秉筆太監王承恩,宮中紅人,需謹慎應對。”

沈槯聞言,心中不禁泛起漣漪。他深知王承恩在歷史上的分量,那份與崇禎帝共赴國難的忠誠令人動容。於是,他迅速調整心態,兩步並作一步,上前迎接,同時巧妙地將一枚從建奴皇宮中得來的珍貴玉佛,悄然置於王承恩手中,那玉佛溫潤如玉,價值連城,足以彰顯沈槯的誠意與敬意。

“王公公,您不辭辛勞,親臨寒營,沈某感激不盡。”沈槯笑容可掬,言辭間滿是敬意。

王承恩感受著袖中的重量,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他眯起眼,諂媚中帶著幾分真誠:“沈總兵言重了,您孤身入遼,戰功赫赫,實乃我大明之棟樑。咱家今日有幸得見,心中甚是敬佩。”

一番寒暄後,兩人便商議起進城之事。王承恩堅持禮讓,定要沈槯先行,而沈槯則謙遜回應,雙方一番推辭,最終沈槯在王承恩的堅持下,策馬當先,率領隊伍緩緩向廣渠門進發。

行至城外,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數十萬燕京百姓自發聚集,將官道兩旁擠得水洩不通,他們或揮動旗幟,或高呼萬歲,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震耳欲聾,這是對沈槯及其麾下將士們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最高讚譽。與南京城外那番景象遙相呼應,卻更添了幾分皇家氣象,只因這裡是天子腳下,萬民歸心。

沈槯與手下家丁們騎坐在馬上,沐浴在這份榮耀之中,心中充滿了自豪與激動。而囚車中的皇太極與代善,面對這鋪天蓋地的憤怒與仇恨,臉色蒼白,眼中滿是驚恐與不甘。他們或許未曾料到,自己竟會成為大明百姓如此深惡痛絕的物件,更未曾料到,這位年輕的沈總兵,竟能在短時間內贏得如此民心。

這一幕,不僅是對沈槯個人榮耀的見證,更是大明軍民同仇敵愾、共禦外侮精神的生動體現。在王承恩的引領下,沈槯一行人緩緩穿過人群,向著京城深處進發,而他們的背影,在晨光中漸漸拉長,成為了一段傳奇的開始。

皇極殿內,晨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金碧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大混戰

牛筆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