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泱泱華夏地大物博
飛馳的大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章 泱泱華夏地大物博,大唐:兕子是誰?系小公舉吖!,飛馳的大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識字?!他們不識字......”
李麗質眼睛一亮,臉上浮現恍然的神色。
小兕子說的的確沒錯,大唐的普通人識字率很低,自己有些一葉障目了。
大唐絕大多數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完全可以說是目不識丁。
只是宮裡太監、侍衛、身邊小宮女,在進宮前都要求認識基本的文字。
身處人人都識字的環境中,導致李麗質潛意識裡有些忘記這件事情。
“麗質,負責雕刻這塊雕版的工匠,可是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李巖指著長孫皇后手中的雕刻版說道:
“我在木板上寫好字,工匠照著文字的輪廓去雕刻就好,這過程不會因為他們識不識字有任何改變。”
“這樣的木板只需要幾個讀書人每天可以寫出幾百塊,發放到各處工坊雕刻,只需要一年就可以製作出數套書的模板。”
“可是巖哥哥,如果整塊模板中刻錯一個字,這塊模板就報廢了......”李麗質問出一個疑問。
李巖無奈的攤攤手:“那我只能說,菜就多練。”
讓手藝人去熟練吃飯的手藝很簡單,但是讓一個人從目不識丁到識字數千,往往需要數年以上的努力學習,再加上終身的鞏固運用。
這誇張的工作量最終的目的僅僅是培養一個印刷工,實則是有些因小失大。
李麗質抿了抿嘴,有些懂了。
“今日僅僅是拼湊一部《三字經》,就動用瞭如此多的人,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你們。”李巖看向三位小公主:
“因為你們識得文中所有文字,而其餘讀書人只能認識一些常用字。那麼如果普通工坊想要拼湊一本活字雕,又該去哪找一個識全字的讀書人?”
“小郎君,私塾的先生大都識字。”城陽公主歪著頭聽了一小會兒,忍不住搭話。
“城陽還記得哥哥買給你的那套百科全書嗎?”李巖問道。
“城陽記得呀,百科全書就放在床上。”城陽小公主指向倉庫的方向。
“《三字經》全文1145個字,我們拼了整整一個下午,如果要拼那套百科全書,全文大約有幾百萬字,一個先生得拼多久?”
城陽腦子裡稍稍想了一些,連忙點頭表示明白了。
長孫皇后凝視著手裡的兩塊雕版,眼神複雜,嘆息道:
“本宮也明白了,所以本該是更先進的活字雕版,卻沒有辦法普及到民間,可惜...如果大唐的讀書人再多一些...”
李巖擺擺手打斷長孫皇后的感嘆:“再多一些也不行,讀書人少只是一方面,還有第二個原因。”
“成本!”
長孫皇后不說話了,認真的看著李巖等著他的繼續解釋。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唐如今共有多少個字?”
“多少字,這......”
李麗質和長孫皇后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作答。
目前唯一官方記錄的統計字數的書冊,還是出自漢代的《說文解字》,共收錄了九千三百五十三個文字,手抄本就放置在宮中。
但朝代更迭,文字早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數量,李世民也沒有命人收集整理過,誰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李巖是知道答案的,唐高宗李治的上元年間,有一篇叫做《玉篇》的字典誕生,記錄唐朝的文字數量是字。
李巖在紙上寫下「兩萬兩千五百六十一字」。
“如果我們要雕刻一個活字型檔,為了印書效率,兩萬個文字每種至少得雕刻五個以上吧?”
李巖在紙上寫下「十萬」。
“常用字的使用頻率很高,例如「之」「乎」「者」「也」每種至少也需要雕刻幾十個以上。”
“這樣算下來十五萬個活字塊,才能組成一個文字型檔!
材料成本,雕刻成本,後期的維護成本,消耗的錢財之巨,民間工坊如何負擔的起?”
十五萬個活字塊,即便是用木頭雕刻,成本金額與耗時功夫遠不是普通工坊可以承擔起的,長孫皇后點點頭等待李巖的解說。
“讀書人數量、再加上成本,導致了活字印刷根本無法大規模普及。”
“這項發明在華夏的意義,更在於發明者的奇思妙想和勇於嘗試進步的精神,而不在於實用性。”
李麗質沉默的聽著,忽然問道:
“巖哥哥,在華夏的意義,難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