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山居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悟空談判風雲,悟空修真路,德明山居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己,只要自己出面,日本人肯定會給自己面子。(出自《朝鮮宣宗實錄》)

臨走之時,沈惟敬還不忘恐嚇朝鮮國王一番。他說祖承訓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敗,向萬曆皇帝說是因為朝鮮人與倭寇勾結,才導致明軍戰敗。現在朝鮮人只能依靠他幫忙辯解,所以最好老老實實聽話。沈惟敬的這一番忽悠,把朝鮮國王弄得暈頭轉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這次談話對李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之後他便讓手下大臣去明朝尋找《紀效新書》,不久就緊急以《紀效新書》為指南,請戚家軍出來的老兵幫助朝鮮人打造“中國訓練師”。這當然是後話了。

忽悠完朝鮮君臣後,沈惟敬只帶了幾個隨從,便準備前往平壤去忽悠日本人。

沈惟敬與日軍談判:驚人的反轉與停戰協議

日本人在朝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鮮文臣之首柳成龍深知沈惟敬此行兇險異常,苦勸他不要前往。但沈惟敬卻不以為意,他提前通知了日軍後,第二天便輕車簡從地進入了日軍的營寨。

根據當時人們的記載,為了給沈惟敬一個下馬威,豐臣秀吉的心腹、日軍在平壤的首領小西行長可謂是“盛陳兵威”,營中劍戟如林,寒光如雪。當沈惟敬走進營地時,那些倭寇們立刻如惡狼般圍了上來。然而,沈惟敬卻面無懼色,大搖大擺地向著小西行長走去。在營地外面焦急等待的柳成龍看到倭寇們氣勢洶洶的樣子,心想這下完了,這個明朝特使估計馬上就要性命不保。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柳成龍大跌眼鏡,他在日後的回憶錄中寫道:“日暮,惟敬還,倭眾送之甚恭。”更令人驚訝的是,沈惟敬還帶來了一個對朝鮮極為有利的訊息:雙方將停戰五十日!沈惟敬就這樣圓滿地完成了明朝交給他的拖延日軍的任務。

第二天,小西行長還特意派人送來一封信,信中對沈惟敬的讚揚之情溢於言表。他敬稱沈惟敬為“大人”,稱讚道:“大人在白刃中顏色不變,雖日本無以加也。”讀了信後,沈惟敬卻謙虛地對旁邊人說,自己這不算什麼,我國在唐朝時有個叫郭子儀的將軍,一個人就能讓回紇退軍,自己最多就算是郭子儀第二吧!

那麼,沈惟敬究竟有何魅力,能讓小西行長如此心悅誠服呢?其實,關鍵並不在於沈惟敬自身的魅力,如果他早來一個月,恐怕只會被日軍殺了祭旗。小西行長願意跟沈惟敬談判,根本原因在於日軍的後勤出現了嚴重問題。

豐臣秀吉在日軍出征前,號稱最終目標是明朝,但僅僅過去了四個月,日本人就發現十幾萬規模的跨海遠征對他們的後勤能力是一個近乎無法完成的挑戰。首先,日本雖是島國,但其水軍力量十分落後,無法消滅掉朝鮮李舜臣領導的水軍,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安全的海上補給線,更無法透過黃海為軍隊輸送足夠的給養。其次,朝鮮軍隊雖然在正面戰場上一觸即潰,但朝鮮民眾卻自發地組成了一股股義軍,在日軍的後方展開了頑強的抵抗,不斷地威脅著日軍的補給和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不用和明朝打仗,安穩地佔領朝鮮,然後慢慢消化這片土地,對日軍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利好。但小西行長並不清楚此時明朝的態度,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沈惟敬主動找上門來。

沈惟敬在面對利刃環繞的危險處境時,絲毫不懼,一見面就開始斥責日本。小西行長辯解稱是因為朝鮮不讓日本的進貢使者透過,日本是為了朝覲大明,爭取通商機會,才不得已進攻朝鮮。沈惟敬心裡很清楚對方是在胡攪蠻纏,但他又不能和小西行長當場翻臉。

接下來,沈惟敬的話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朝鮮的一半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早在漢朝時就是我們的!”(漢武帝攻滅衛滿朝鮮,分其地為四郡)“如今你們所在的平壤,就是我們的領土!你們要讓給明朝。”沈惟敬接著說道。

沈惟敬這顯然是在用一種更加胡攪蠻纏的方式回應小西行長。他難道真的以為日本沒有負責情報收集工作的人嗎?更何況日本從唐朝就開始派遣唐使,對朝鮮的歷史應該是有所瞭解的。

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沈惟敬的這番胡攪蠻纏卻讓小西行長大喜過望。小西行長是個生意人出身,從他的角度來看,他認為如果能夠與明朝共同瓜分朝鮮,那麼日本就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這片土地。而沈惟敬說這句話隱含的意思在他看來就是,大明同意跟日本一起平分朝鮮,之後雙方一起鎮壓朝鮮的反抗者,再一起做生意。在他看來,明朝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平分朝鮮,這對明朝來說是得利最多的方式。所以,當沈惟敬這句話一出口,小西行長就覺得朝鮮的事情有了轉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徐娘的煩惱

張會計呵呵

御靈未亡人

蘇不忘

天禪佛道

蓉城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