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山居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悟空修真路,德明山居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行者施為三折耾
在塵出塵
在那遙遠的西遊之路上,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披荊斬棘,歷經無數艱難險阻,這一日,終於來到了朱紫國。
朱紫國,一座宏偉壯麗的都城。那高大巍峨的城牆宛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城牆上彩旗飄揚,在微風中獵獵作響。守衛們身著鋥亮的鎧甲,手持長槍,精神抖擻地站立著,警惕地注視著四方。城門高大寬闊,敞開著迎接八方來客。走進城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敞整潔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有精美的絲綢、璀璨的珠寶、美味的食物,叫賣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唐僧師徒四人緩緩走進朱紫國。他們的出現立刻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唐僧身著一塵不染的袈裟,面容慈祥,氣質超凡脫俗,彷彿是從畫中走出來的仙人。孫悟空機靈聰慧,火眼金睛閃爍著光芒,手中緊握著金箍棒,威風凜凜。豬八戒憨態可掬,大腹便便,扛著他那九齒釘耙,嘴裡還嘟囔著什麼。沙僧沉穩內斂,默默扛著行李,步伐堅定。眾人紛紛駐足觀看,對這四位奇特的旅人充滿了好奇。
在朱紫國的宮殿中,國王聽聞有高僧到來,急忙召見。唐僧師徒來到宮殿,向國王行禮。國王見唐僧氣度不凡,便與他交談起來。談及前世,唐僧神情肅穆,緩緩道來。他講述自己前世為金蟬子,因輕慢佛法而被佛祖貶入凡間,歷經十世修行,只為求取真經,普度眾生。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佛法的虔誠和對眾生的慈悲。宮殿之中,氣氛莊嚴肅穆。國王高坐於寶座之上,目光落在下方的唐僧師徒四人身上,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
國王微微前傾身子,開口向唐僧問道:“高僧,你那大唐,幾朝君正?幾輩臣賢?”言語中帶著一絲探尋與敬重。接著,國王又追問道:“且說說那唐王因何作疾回生,又為何著你遠涉山川求經?”
唐僧雙手合十,微微欠身,神色恭敬而平和。他清了清嗓子,從三皇五帝開始,緩緩講述起大唐的歷史變遷。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彷彿帶著眾人穿越時光,回到了那遙遠的歲月。他詳細地描述著大唐歷代君王的功績與賢德,一直說到唐太宗。
提及唐王李世民,唐僧的語氣更加凝重。他講述著涇河龍王與袁守誠打賭失敗被斬首一事。天庭派魏徵為斬首公差,涇河龍王驚慌失措,提前向李世民求救。李世民心懷仁慈,答應幫忙,便邀請魏徵下棋,試圖拖延時間。然而,魏徵在下棋時竟睡著,卻在夢中監斬了涇河龍王。
後來,李世民魂歸地府,在那陰森恐怖之地,他心中充滿了恐懼與迷茫。但在魏徵的精心運作下,地府首席大判官崔珏被其忠義所感,幫助李世民增添了二十年陽壽。李世民還陽後,深感人生無常,為超度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冤魂以及眾生的孽苦,舉辦水陸法會。又因觀音菩薩點化,得知西天有真經可度化眾生,便派唐僧遠涉山川求經。
國王靜靜地聆聽著,時而微微點頭,時而露出沉思之色。當聽到李世民的這些經歷時,國王忽作呻吟之聲,彷彿內心被觸動。當他聽到賢臣魏徵的事蹟,好奇地問道其來歷,再次發出呻吟,似乎在感慨自己身邊為何沒有如此賢臣。
等聽完唐王的經歷,國王長嘆一聲,又呻吟歎道:“誠乃是天朝大國,君正臣賢!似我寡人久病多時,並無一臣拯救。”他的臉上流露出對自身狀況的無奈,眼神中滿是羨慕和感慨。那羨慕,是對大唐有如此賢明的君王和忠誠的臣子;那感慨,是對自己國家的現狀感到憂慮與失落。在這宮殿之中,國王的嘆息聲久久迴盪,彷彿在訴說著他心中的渴望與期盼。
國王聽得入神,心中對唐僧的敬意油然而生。從丹道視角來看,這段國王與唐僧在朱紫國宮殿中的互動有著深刻的寓意。
國王詢問大唐情況,可視為修行者對更高境界的探索和求知。“幾朝君正?幾輩臣賢”象徵著修行者對正道和賢德的追尋,渴望找到正確的修行方向和榜樣。唐王因何作疾回生以及唐僧遠涉山川求經,則代表著修行者對生命的反思和對解脫之道的追求。唐王的經歷就像是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考驗和轉折。
唐僧講述大唐歷史與唐王經歷,如同修行者在接受前輩的教誨和傳承。從三皇五帝到唐太宗,這一歷史變遷可以看作是修行之路的漫長曆程和積累。涇河龍王與袁守誠打賭失敗被斬首,以及唐王在其中的種種遭遇,象徵著修行者在塵世中所面臨的因果報應和業力糾纏。天庭派魏徵為斬首公差,以及地府首席大判官崔珏幫助唐王增添陽壽,可理解為修行者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