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章 合縱伐秦(五),秦·君臨天下,江中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量多少不等,全部是精銳騎兵。穿著打扮是秦軍可作戰的方式卻完全不一樣,就好像不是中原人的軍隊一般。他們一人雙馬往來如風,作戰時從不來開馬背,連射箭也是在疾馳的馬背上完成,而且準頭奇高。他們打了就走絕不戀戰,我們的步軍追不上,騎兵就算追上也是有去無回,前鋒斥候營就是這樣全軍盡沒的。”
黃歇:“難道是秦人收買的匈奴人?”
龐暖:“不可能。”
校尉:“是,絕對不可能。因為他們用的武器穿的鎧甲還有他們的樣貌髮式都表明他們是不折不扣的秦人。最主要的是他們說的話帶著濃重的隴西口音,絕對不是匈奴人。”
龐暖:“鎮北軍,一定是鎮北軍!君上,由此可見我的推斷是對的。秦國已經把邊軍精銳都調上來了,這種戰法就和我的判斷如出一轍。襲擾誘敵,步步深入,最後將我們引誘進埋伏圈內一網打盡。”
黃歇:“難道說秦軍主力真的在函谷關一線,這裡只是騷擾和誘敵之軍?龐將軍,奈何?”
龐暖指著地圖說到:“自周慎靚王三年至今將近百年裡,楚、趙、魏、韓、燕、齊等國先後合縱伐秦,算上這次共有五次。首次攻秦是在周慎靚王三年,魏相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推楚懷王為縱長,公孫衍還說服義渠攻秦側背。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次年秦軍在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大敗聯軍,殲滅聯軍八萬,首次合縱攻秦聯軍敗。
周赧王十七年,秦攻楚,戰於析(今河南西峽),殲楚軍五萬,並占城邑十餘座。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對己更為不利,乘秦軍久戰疲憊,於當年聯合攻秦。經三年苦戰,終於擊敗秦軍,攻入函谷關,迫使秦歸還韓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二次合縱攻秦聯軍勝。
周赧王二十八年,齊、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攻秦。五國進至滎陽、成皋(今河南滎陽境)即互相觀望,不肯首攻。秦為破壞五國聯盟,主動取消帝號,將前所佔之溫、軹、高平歸還魏國,將王公、符逾歸還趙國,聯軍遂撤走。三次合縱攻秦,未交戰即告瓦解。
秦莊襄王元年,魏、趙、韓、楚、燕五國組成聯軍,由信陵君無忌指揮攻秦,秦將白宣採取誘敵深入之策引誘聯軍攻入函谷關絕地後大敗聯軍,信陵君戰死聯軍將士死傷慘重,四次合縱攻秦聯軍敗。
縱觀四次攻秦一勝兩敗一和,唯獨第四次敗得最慘,聯軍上至主帥主將,下至普通士卒戰死者過半,反觀大秦卻是越戰越強。如今的態勢和四次攻秦時何其相似,君上難道還想重蹈覆轍嗎?”
黃歇起身對著龐暖躬身一禮。
“君,有何妙策教我?”
龐暖:“四次攻秦之戰為由第二次攻入函谷關,君上可是為何?”
黃歇:“時機?”
龐暖:“也對但不全對,最主要的是,聯軍不是正面攻擊函谷,而是採取迂迴戰術繞到函谷關後才一戰而勝。”
黃歇:“函谷天險能夠繞過去?”
龐暖指著地圖上的一點說:“可以,就從這裡!”
黃歇仔細一看只見龐暖指著的地方標著兩個字,蒲阪。
蒲阪是上古舜帝的都城所在之地,位置在今天的山西省運城永濟,戰國時為魏國的關隘。此地扼守蒲津關口,是秦晉要道,也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此地西臨黃河與關中隔河相望,經過蒲阪南渡黃河就可到達蕞城(今陝西臨潼北),到了蕞城距離咸陽已經不足百里。
龐暖不愧是個天生的戰術專家,他敏銳的目光一下子就發現了函谷關這道貌似不可攻破的天險的致命死穴。當然,發現了並不等於就能一下制敵於死地,要在秦軍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將數萬將士運送過河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要知道那可是黃河,在這個地段黃河的河面開闊水流湍急,從古至今就不是個理想的渡河之地。想要過去別的不說至少得有船啊,而且船少了還不行。
黃歇盯著地圖看了很久之後才說了一個字:“船。”
龐暖:“不僅是船,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攻下壽陵和陽翟,聯軍要擺出迅猛的攻勢,讓白宣以為我們已經上當,這樣他就會步步後退,趁此機會以老夫親率趙軍和燕軍強渡大河佔據蕞城威逼咸陽。如此一來,白宣就不得不放棄圍殲聯軍的計劃,收縮兵力固守函谷,以便騰出兵力阻擊過河的趙軍。只要君上率領楚魏聯軍死死拖住白宣讓他分身乏術,老夫渡河之後即刻率軍猛攻咸陽。此時的關中必定十分空虛,只要老夫攻入咸陽,函谷關不佔自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