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章 古道爭鋒,秦·君臨天下,江中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函谷關到洛邑的這條道路被稱作崤函古道,是古代對洛陽至潼關這段道路的統稱,是指由咸陽、西安(長安)和洛陽之間、並且主要在今三門峽境內的一條交通要道,西出西安(長安)起於潼關,過秦函谷關,經陝州,過硤石關到今新安縣東,出漢函谷關到洛陽,全長約四百華里。

崤函古道之所以能成為鎖鑰要塞,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地理地貌使然。黃河出龍門峽谷後,由北向南,到今風陵渡口,南遇秦嶺峻峰,北堵中條山脈,不得不在此拐彎向東,在兩山之間滔滔東去,成了這條古道北邊的一條天然屏障。其南,是秦嶺自華山、亞武山向東高峻崇險的餘脈小秦嶺,不可逾越。在這河與山之間的三、四級臺地,是海拔都在五六百米的黃土高原,長年的雨水沖蝕,形成了一道道陡深的沖溝。只有在黃河南岸的一級臺地,地勢平緩,狹窄修長,是一條天然的交通通道。

二是人文因素。在崤函古道的西端是關中平原,東端是河洛平原,北邊是晉南平原。這個地區,是華夏文明發源的核心地區,至少從新石器文化中期到宋代之間的四千多年間,都是華夏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因此不管是豫、秦、晉三個文明核心區之間還是長安與洛陽兩京之間的一切交流與流通,崤函古道勢必成了必經之地和唯一通道。特別是西周東周和漢、唐時期實行“兩京制”,崤函古道成了一條名符其實的溝通兩京的京畿大道。

山高路險道路崎嶇是肯定的,但這是和現代比,在戰國時期這樣的道路已經相當於現代的高速公路了。

修魚位於這條古道的中間點,也就是說從修魚到函谷關差不多有兩百多里。因此,五國聯軍想要尾隨秦軍順勢攻克函谷關就必須緊緊咬住秦軍不放。

崤函古道的地勢是屬於逐漸增高的地勢,也是典型的兩山加一道的地形,在兵法中此類地形屬於險地,大軍必須快速透過方能確保安全。基於以上原因,魏無忌率領魏趙韓三軍衝在前面緊追秦軍不放,楚軍放在後面作為預備隊,燕軍則駐守修魚確保聯軍退路安然無恙同時保證聯軍軍資給養運輸暢通。

燕軍主將將渠是屬於太子丹一系的核心人物,在和魏無忌會師之前,將渠已經接到太子丹的密信,因此才故意延遲進軍速度給全軍後撤的蒙驁留了一條生路。和燕軍一起擔負堵門任務的楚軍主將景陽,早就有楚王的密令,而且景陽還收到了大秦丞相昌平君羋啟的密信,所以景陽和將渠不約而同的給蒙驁留了一條生路。這就是白宣計劃中的重要一環,白宣把能利用的資源都利用上,對付燕軍用的是嬴政和太子丹之間的情誼,對付楚軍用的是大秦和楚之間的殷勤關係。最主要的是,白宣巧妙地利用了當前秦和燕楚之間沒有什麼利害衝突這一點,所以他才敢讓蒙驁一直堅持到最後才率軍後撤。這一招玩得當真令人驚歎不已,倘若對時機稍有把握不當,蒙驁的大軍就會被聯軍何為,白宣之前的佈置也算是前功盡棄。萬幸的是,直到現在為止,白宣的計劃在執行的過程中雖然驚險無比,但卻是按照白宣的設想進行。五國聯軍被白宣引誘進了崤函古道,白宣的計劃至此已經算是大功告成了。

魏無忌如今是心急如焚,他已經不在後面坐鎮指揮而是率領親衛衝在最前面。聯軍主帥親冒石矢衝殺在前,魏趙韓三軍將士士氣大增,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再也沒有了往日見了秦軍就膽戰心驚的感覺。

經過兩天的追殺,魏無忌發現秦軍換將了,而且主力也換成了新的軍隊。當魏無忌看到秦軍將旗從蒙字換成了白字之後,魏無忌先是一怒隨後是大喜。於是,生擒白宣就成了聯軍新的戰號。

在一處臺地上白宣指揮秦軍居高臨下用密集的弩箭和雨點般的石塊打退了聯軍的一次進宮,臺地下方漫山遍野躺滿了聯軍將士的死屍。

鳴金響起,聯軍將士交替掩護撤了下去,秦軍將士終於鬆了口氣。在冷兵器時代,既是佔據地利的情況下在面對如海浪般一波波湧來的敵軍時,不論是誰承受的壓力都很大。白宣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屢次被兵力佔優的聯軍將士突破,白刃戰從早上一直打到現在沒有一顆停歇。

白宣擦了一把臉上混著血漿的汗水,隨後從腰間摘下皮囊拔掉塞子狠狠地灌了幾口。

噗,白宣的嘴裡噴出了已經變成粉紅色酒液,酣戰之時白宣和其他將士們一樣,一邊拼殺一邊大聲呼喝,因此免不掉有敵人的鮮血飛進嘴裡。

白宣漱乾淨口腔內的鮮血之後,美美的喝了一口酒,這是靜竹居最好的綠醉,是李斯命人特意送來的,而且還叫人告訴白宣這是媛兒親手釀的。上有所喜下必效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飢餓鯊:無限進化

唐宋元明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