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們都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革新廢科舉舊制,廣開學府之門路,明朝那些事兒,星星們都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空曠的大殿內迴盪,帶著一抹不容置疑的威嚴:“刑場之事,尚需精心籌謀,張鳳祥卿家,此刻何在?”

話音未落,只見一位鬚髮斑白的老者,張鳳祥,腳步略顯蹣跚卻堅定地自列中走出,躬身應道:“臣張鳳祥,在此聽候聖命。”他心中暗自揣摩,自己身為工部尚書,竟與即將上演的生死大戲有了不解之緣,實乃意料之外。

“張卿,”崇禎皇帝目光深邃,緩緩言道,“朕欲於城外另闢刑場,規模需宏大,務必能容下四方百姓,共鑑法度之嚴明。”

“遵旨,”張鳳祥領命,隨即又聞皇帝補充道,“此刑場設計需別出心裁,臺基宜低,以便萬民仰望,讓正義之光,無遮無擋,普照人心。”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面露疑惑之色。刑場歷來設於城中,以彰國法之威嚴,何故要移至城外,還大費周章地講求視野開闊?

楊嗣昌,一位年資頗深的重臣,終是按捺不住心中疑惑,出列詢問道:“陛下,此舉非同小可,不知建造城外刑場,背後深意何在?”

崇禎皇帝輕輕一笑,那笑容中卻藏著幾分苦澀與無奈:“楊卿家有所不知,朕此舉,意在讓天下百姓親眼見證,法不容情,無論貴賤,皆在律法之下。城外刑場,無城牆之隔,無門禁之限,願民心向善,懼而知止,共築太平盛世之基。”

此言一出,殿內氣氛為之一凝,眾人皆感皇恩浩蕩,卻又暗含深意,彷彿一場風暴即將席捲而來,而這一切,都將從那個即將建造的刑場開始,緩緩拉開序幕。

朱由檢的目光深邃,穿透了朝堂的塵埃,彷彿能洞察人心最幽暗的角落。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爾等切勿沉溺於舊習,朕心所向,乃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之道,務求國運昌盛,民生安樂。”

言罷,他的目光轉向了一旁的張鳳祥,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張鳳祥,此事關乎國法之威嚴,民眾之期盼,你需謹記,刑場之設,不僅要彰顯正義,更需顧及秩序與安全。圍欄之築,勢在必行,以防閒雜人等擾亂視聽,亦保無辜百姓免受驚擾。”

群臣面面相覷,對於這位年輕帝王突如其來的“門票”之議,心中滿是疑惑與不解。然而,朱由檢並未多加解釋,只是輕輕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世俗成見的超脫,也蘊含著對變革的堅定信念。他輕輕揮手,示意侍從傳令下去,一切自有安排。

張鳳祥領命而去,心中雖對“門票”之事頗感新奇,卻也深知此乃陛下深意,不敢有絲毫怠慢。他迅速行動起來,親自督造刑場,確保每一處細節都符合陛下之意。圍欄高聳,既隔絕了外界的窺探,又保留了一絲神秘與莊嚴,讓這場公開處決不僅僅是對貪腐的懲戒,更成為了一場警醒世人的教育。

而“門票”之舉,雖初時令人費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深意逐漸顯現。民眾爭相購票,不僅是為了親眼見證貪官的伏法,更是為了參與這場關於正義與清廉的集體記憶。朱由檢以非凡的智慧,將一場本可能引發民怨的處決,轉化為了一場凝聚民心、弘揚正氣的盛事,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那片沉寂的土地上,工匠們巧手揮動,一根根堅實的木樁深深嵌入大地,宛如歷史長河中不屈的哨兵,靜靜等待著它們的使命。隨後,這些木樁間被細密的木柴編織成一道簡陋卻莊嚴的圍欄,圍起了一個即將見證正義與審判的舞臺——刑場。

隨著刑場的輪廓逐漸清晰,天啟末年那動盪的風雲似乎也在這一刻凝固。朱由檢,這位鐵腕天子,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向天下宣告了行刑的日期,那不僅是對貪腐之徒的最終審判,也是民心所向的一次昭告。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道前所未有的訊息如同漣漪般在民間迅速傳開:觀刑,亦需購票入場。二十文銅錢,一枚輕若無物,卻彷彿一把鑰匙,為那些渴望親眼見證貪墨之臣伏法、正義得以伸張的百姓,開啟了一扇通往真相的大門。

“刑場設門票,此事聞所未聞,卻也新奇。”市井之中,茶餘飯後,人們議論紛紛,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期待的光芒。

“二十文銅錢,不過舉手之勞,卻能親眼目睹那些欺壓百姓、貪贓枉法的貪官汙吏,人頭落地,何其快哉!這筆買賣,值當!”話語間,透露出的是對清廉的渴望,對正義的嚮往,以及那份對貪腐之恨的痛快淋漓。

於是,刑場未至,而人心已沸。二十文銅錢,不僅僅是一個價格標籤,它更像是一種儀式,一種對正義終將到來的堅定信念,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成為了歷史見證者的一部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及天

碩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