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職銜調整,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完全只憑上級指派。」

「如此多的職位,能不能簡化一下?都尉和校尉有什麼根本差別嗎?中郎將和將軍有什麼根本差別嗎?」

曹真解釋道:「陛下,這些職銜都是數十年以來,依靠各種規矩和慣例定下來的。」

「此戰過後定有封賞,陛下是想借封賞之時一併調整?」

曹睿點了點頭:「朕聽聞早在漢朝桓丶靈之時,朝廷及州郡中並沒有今日這般多的職位。」

「就拿涼州三明來說,那個依附黨人的西州名將皇甫規,最高也不過是度遼將軍丶護羌校尉而已。」

「靈帝遣人平黃巾亂時,皇甫嵩不過是左中郎將丶朱儁是右中郎將丶盧植是北中郎將。這三人領軍十餘萬,也不過是中郎將嘛!」

司馬懿這時插話說道:「陛下,皇甫嵩丶朱儁丶盧植當時的職位確實不顯,濫發將軍號一事有兩個階段。」

「一則是黃巾平定後,漢廷以這三人功大無以為賞,只能用將軍號來酬功;二則是討董之時,從袁紹開始紛紛冊封各地諸侯。自此,將軍號才越來越多。」

曹睿說道:「朕明白司空的意思。當下國家尚未平定叛亂,封號將軍朕自然不會動。朕要改的是下面這些。」

曹真回應道:「陛下,此事臣頗為清楚,願為陛下解釋一二。」

曹睿點頭:「大將軍請說。」

曹真答道:「陛下,雖說從一般情況來說,都尉丶校尉丶中郎將丶裨將軍丶偏將軍丶再到其上的封號將軍,這種次序乃是從低到高的位階排列。」

曹睿插話問道:「都尉丶校尉丶中郎將丶裨將軍丶偏將軍不都是兩千石嗎,幹嘛要分這麼多出來呢?又不是都尉升校尉丶校尉升中郎將。」

「朕在軍中見到這些武將統兵多少,和大將軍所說的位階次序也沒多少關係。」

曹真解釋道:「陛下,都尉本是由郡中的郡尉改名而來,而中郎將最早則是以郎官為將丶從而彰顯朝廷直屬的身份。」

曹睿回應道:「既然都尉是郡中之將,現在外軍中是不是也有許多都尉?」

曹真點頭稱是。

曹睿說道:「既然如此,中軍和外軍中就不得出現都尉一職了,外軍中的都尉都改為校尉。都尉一職以後專屬州郡所用,州郡中也不得出現校尉。」

「還有,中郎將既然朝廷直屬,朕就現在做主了,將中郎將改為校尉或者將軍。」

只改些名號而已,又不涉及什麼本質的問題,曹真和司馬懿也連連表示贊同。

不過,當曹睿提到下一個問題的時候,兩人開始同時犯難了。

曹睿問道:「如今軍中,刺史丶太守丶將軍都能領兵,朕看是不是混亂了些?大將軍丶司空,漢制是如何做的?」

曹真和司馬懿對視一眼,這次是由司馬懿來解釋。

司馬懿說道:「陛下,漢時太守丶刺史也都可以領兵。不過與現在不同,漢時的太守丶刺史領兵只在平叛或者抵禦異族之時領兵,並不作為常制。」

「自建安時起,各地戰亂頻仍丶民政軍事混為一談,加之自關東諸侯討董之時紛紛以太守丶刺史之名領兵,這些年也就如此延續下來了。」

曹睿嘆了口氣:「朕知道,這又是個延續幾十年的老問題了。不過延續幾十年的就一定對嗎?假設將軍是一定會領兵的,太守丶刺史就一定能領兵?」

「朕也知道,往往都是以會領兵之人為邊地丶邊郡的刺史和太守。關鍵這些知兵的刺史和太守們,難道都擅長民政嗎?」

司馬懿試探性的問道:「陛下是想將領兵的將軍和負責民政的刺史太守分開?」

曹睿點頭:「分不開嗎?」

司馬懿一時語塞,曹真也愣了一下。但兩人片刻之後就發現,有什麼分不開的?想分開就能分開!

曹睿看到了二人表情的變化:「朕清楚這些制度都和過去的種種往事有關。但對此糾正一二,朕看非但沒有壞處,反而還有益處!」

「如果刺史丶太守專職民政且不再負責軍事,那麼各地的州郡兵都由本地的都尉所領。」

「若州郡內部有警,則刺史有權徵調都尉平亂。而若到了外戰之時,由各地都尉聚集到中軍或外軍的將軍所領,再統一指揮調派,這樣豈不效率更高?」

曹真聽後點了點頭:「臣也以為陛下所言極妙,若如此這般,也不至於出現像現在這樣一場大戰,幾個州的刺史丶七八個太守一口氣跟著出來,地方行政都無人治理的情況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1976

家在南極

天地刀痕

風格1

靈異事件錄

蝴蝶的出走

無限風流

我是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