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隔河對峙,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是吳軍手中的騎兵盡出,那就更好辦了,簡直是喜上加喜,直接將其就地絞殺了便是。
朱蓋率領騎軍已有二十年,他絕對不相信東吳的騎兵能勝過自己。
雖然非常自大,但事實確是如此。
數日之前,陸遜元月二日在潛口派潘璋率兩千騎兵急速北上隔絕皖城以東時,蒐集東吳全軍方才抽出兩千騎兵,可謂是用心良苦了。
東吳本土並不產馬,而吳軍竭盡全力方才擠出的這兩千騎,來源也是五花八門。
有從建安初年之後,孫策孫權陸續征戰從各地獲得的,也有荊州丶揚州多年與蜀漢丶曹魏交戰中擄獲的,還有從曹魏處光明正大取得的,甚至還有從遼東買來的。
說來也是有趣。
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欲使呂蒙攻荊州襲取關羽後路之時,就曾遣人往許昌漢廷和曹操處拜見。而東吳使者不僅僅是去完成外交任務,還買回來二百匹馬,孫權大喜之下還給了使者賞賜。
而黃初三年,吳軍在夷陵與蜀漢軍隊鏖戰之時,曹丕就曾遣使來到東吳以示友好,還給孫權送了幾十匹馬。
最有意思的是,孫權為了買馬,還曾經命船隊沿海路北上,直至遼東的公孫康處。公孫康起初的確賣給了孫權數百匹戰馬,不過被曹魏在遼東的使者稍微一嚇唬,就即可叫停了這種交易,並且斬殺了孫權的使者。
只能說現階段的北方對戰南方,除了地理丶人口的優勢之外,優良的戰馬這種戰略資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
六日清晨,近乎與朱蓋同一時間,吳國的右部督丶綏南將軍全琮得了大都督陸遜的將令,率部兩萬列陣向東緩緩行去。
為首的乃是全琮自己的六千本部,四千九江兵在前丶兩千精銳部曲再後。
跟在全琮後面的是無難督陳表所領的一萬人,按三千丶三千丶四千的陣型,由陳表自己和兩位兩千石領著。
而後則是賀達和朱據的各兩千人。
全琮心中明白,雖然可以從昨夜的訊息中得知,魏軍的先頭部隊乃是騎兵。但騎兵數量丶統兵將領丶是否後續有步兵跟隨,這些要點一概不知。
自然是以謹慎為要。
中午時分,全琮所部的兩萬步兵到了預訂地點。如陸遜所言,此處從山腳下至丘陵共約八里寬。冬季水少,前方的小河水深也就不到膝蓋,以此作為屏障恐怕起不到什麼作用。
全琮時刻提防著魏軍騎兵的到來,於是安排著一萬兩千人結成三個大陣,在小河後面沿河鋪開列陣。
而剩餘的八千人,則開始沿河立寨。
但往往越是不想遇到什麼,想避免的事就會來得更快。
全琮剛剛將任務分配下去,之前行軍之時向東邊掛車方向派出的斥候就向營中疾馳過來。
自有親衛將此事稟報全琮,全琮定睛向遠處看去時,斥候前腳剛進營中,營中的眾人就已經能聽見細微而又低沉的馬蹄聲傳來。一里多開外的地方,也漸漸出現了一片看也看不清的騎兵。
這斥候當真無用,訊息傳了和沒傳沒什麼兩樣。
全琮大急,連忙和親衛下令,讓三個四千人的大陣抓緊列好丶讓修築營寨的八千人各自分部集結躲在陣後。
為時已晚。
小河乃是從西北往東南的方向流去。最靠左的一個尚未整備完畢的四千人的大陣,此時離山腳下還有二里多的位置。而此時準備背山立寨的近兩千士卒,此時正玩命一般丶散著陣型急速向離自己最近的大陣跑去。
騎兵面前,步兵若是失了陣勢,幾乎和送死無異。
朱蓋親自率軍從北面吳軍露出的缺口處渡河衝擊,不到半刻鐘的時間,吳軍就在平地處丟了近千具屍體。
等到全琮最北面的大陣列陣完畢,開始喊著口號丶敲著金鼓沿著河流方向向北行進之時,朱蓋的四千騎早就後隊變前隊丶已經衝回小河的東岸去了。
全琮不敢大意,急忙傳令讓大陣不得過河,並向位於最中間的本部靠攏。
奇怪的是,吳軍在小河西側急忙列陣,而東側魏軍就都坐於馬上,好整以暇的看著吳軍列陣完畢,全然沒有半點再過河的意思。
雙方隔河對峙,全琮剩下的一萬九千兵列陣完畢之後,對岸的曹軍也沒有半點動作。
直到過了一個半時辰之後,天色漸漸變晚丶日頭開始西下之時,一名使者單人單騎,緩緩走過小河,衝著全琮自己的大旗走來。
我研究一下如何釋出,準備在明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