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章 屯田事宜,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屯田民,因為用了『國家之牛』,產出糧食和國家四六分,農戶四丶國家六。

曹睿看向劉曄:「劉卿,軍屯還是民屯?屯於何處?」

劉曄說道:「臣以為,有軍屯也有民屯。」

劉曄素有急智,此時已將此事全部想通:「對於第一類尚有嫌疑的吳軍,應當屯於河南,借中樞武力得以隨時彈壓。」

「而第二類,久處東吳腹心之地的軍士,應該送到青州丶徐州丶豫州各地,借當地外軍得以彈壓。為國家生產糧食之時,又免得離邊境太近得以作亂。」

曹睿點了點頭:「劉卿說的上面這兩類,是軍屯還是民屯?」

劉曄說道:「臣認為這兩類降兵不宜為軍屯,當為民屯數載之後,方可緩緩放開使其為軍。」

曹睿問道:「那劉卿說的第三類是軍屯了?」

劉曄說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對於這些來於偏遠郡縣和山越的吳軍降兵,則是真正可用的部分,或可讓其在雍涼這種離中原遙遠之地軍屯。」

「一則可用為軍,補充當地守軍的空虛之處。二則雍涼地域廣大丶可用田土也可更多。平日為農丶戰時為軍,自然可用補充雍涼守軍的不夠。」

隨著劉曄將其想法一步一步悉數說出,帳中的眾臣也都聽明白了。

無論是軍屯也好丶民屯也罷,都不是什麼稀奇之事。對於曹魏來說軍屯民屯皆有,但對於蜀漢和東吳來說,幾乎都是軍屯了,原因就是流民太少而已。

而劉曄的說法,只是在對吳軍降兵的甄別和排程上,有了些許創新。

劉曄此番安排確實挺全面的。曹睿聽後向眾人問道:「諸卿可有補充?」

曹真和司馬懿都搖了搖頭表示沒有意見。不過,蔣濟卻站出來有話要說。

蔣濟拱手說道:「陛下,以臣看來,能否從中留下一部分吳軍降兵,用來專門造船和修整河道?」

「如今已是太和元年,但黃初年間屢次征討吳國,多次因為船隻和水運的問題導致大軍軍需運輸不暢,甚至有一次還差點使船隊沒能北歸。」

「若能選出些吳兵專門從事工匠之事,不僅可以減少邊郡之民的徭役,還可有利於軍事。」

曹睿聽聞之後連連點頭。

專人專用果然是對的,蔣濟久在淮南丶自然對淮南用兵作戰的難事分外瞭解。加之蔣濟又是個懂水軍丶懂水利的,一時間在這群魏軍將領中間看起來要更順眼一些。

曹睿看向劉曄:「劉侍中,把蔣護軍的建言記下,待回壽春之後再從長計議。」

劉曄點頭應允。

不過提到俘虜,曹睿又想起一樁公案:「諸卿,誰知道武帝年間,隨於禁一同增援襄樊丶同於禁一同投降的軍士都去哪了?」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都不知道如何與皇帝分說。

曹真拱手說道:「陛下,此事都近十年了。當時于禁率眾在襄樊投降之後,于禁其人先降了關羽,而後又降了孫權,最後又被孫權送歸大魏。」

「孫權送于禁返回大魏之時,正是孫權在夷陵與劉備交戰之時,為了向大魏求和。除了于禁之外,當時朝廷也遣使給孫權,讓孫權送回來當時俘獲的大魏軍士。」

「不過,于禁當日援襄樊的時候,足足有三萬士卒。而孫權請降之時,不過歸還了約一萬之數。當時先帝遣使責問過孫權,孫權託辭是這些軍士從了蜀漢丶又或者是在戰爭中死了。」

「先帝沒有辦法,也只能不了了之。」

曹真看向皇帝:「陛下是想和孫權換俘?以今日吳軍俘虜,來換當時在於禁軍中流落南方計程車卒?」

曹睿點了點頭:「大將軍以為可以嗎?」

「朕為天子,若只是驅使子民從軍務農,又如何能做成如漢文帝一般的聖君呢?既然這些士卒當日是聽了朝廷之令,才流落東吳的。今日朕有了機會,將其接回大魏,也算是對建安末年的這一樁公案,有個了結的說法吧。」

帳中眾臣紛紛起身,齊聲行禮說道:「陛下仁德。」

曹睿看向眾臣子:「朕的仁德與否,不是朕一個人的事情,是朕與這個朝廷丶與諸卿共同的事情。」

「既然知道了此事,那便想想如何去辦吧。至於俘虜,先一併帶到壽春。與孫權換俘之事,也等到此間戰事全部了定之後,再行分說。」

曹睿問道:「大司馬現在應該快到皖城了吧?從明日開始,朕就準備啟程返回壽春,此間戰事就交由大司馬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1976

家在南極

天地刀痕

風格1

靈異事件錄

蝴蝶的出走

無限風流

我是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