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5. 龍神臨凡(一),清朝女神探:旱魃,涼亭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酉時,烈陽已是強弩之末,肆意地潑灑最後的熾熱。
子張學館門前,一排馬車靜靜地等待著。
柳樹的枝條輕輕探出牆外,隨風搖曳。王貞儀牽著軍馬站在柳枝的陰影裡,聽著孩子們亂糟糟的讀書聲。將要散學,他們都沒心思讀了。
咣咣咣……鑼聲開道,衙役們緊接著用銅喇叭高聲宣告:“……山精水怪,僧道術士,只要有祈雨之能,都能封為雨神,廣建廟宇道觀,永享香火祭祀……”
“凡我縣的子民,要踴躍發掘,凡有舉薦者,當今聖上必定會有賞賜,這是難得的機會,不容錯過啊……”
識字的寥寥無幾,縣令崔志就用這個法子讓老百姓也能懂。
“我們家老爺最近抱怨,說在往年這時候早就有了梅雨的跡象,可如今換上葛衣,坐在陰涼處,身邊放著冰,扇子幾乎搖爛,也還是渾身汗津津的,恨不能一天到晚泡在水盆裡。”
“咱們高淳縣要是有雨神坐鎮,掌控風雨,那麼將是如何暢快啊。”
“誰要是能找到能降雨的山精水怪,那不是要翻身做老爺了。我也想大夏天的,身邊都是冰塊。”
……
馬車伕們興趣盎然地你一句我一句。
王貞儀露出無可奈何的笑:之前看崔志敢於除掉李家,又肯與民同樂,就以為他是個開明的人,沒想到也是個愚夫愚婦而已。
沒多久,伴隨著鐘鼓樓報時聲,孩子們鳥雀般歡呼著從學館裡跑了出來。
“二姐,你不用來接我,我自己會回去。”夏樂山雖嘴上抱怨,但還是樂呵呵地小跑過去。
王貞儀笑著將他攬到身旁,卻沒有離開的意思,直到私塾先生出來,上前攔住他,“劉塾師,請借一步說話。”
劉塾師見她英姿颯爽,又牽著膘肥體壯的軍馬,不由得心生敬意,忙不迭地說:“儘管問,老朽一定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王貞儀從鞍具裡掏出一幅畫,徐徐展開,“這位老書生應該是咱們本縣的?我想打聽一下他的住處。”
畫的是前些天幫過自己的老書生。在客棧裡沒注意,但送來書的衙役見過。就根據那個衙役的描述畫出的人像。
劉塾師年逾花甲,也是發須灰白,看上去和老書生年紀相仿。同一個縣城,屁大點兒的地方,學館本又少,甭說書生,就算是識字的,也都有來往。
劉塾師原本和藹的樣子,只瞅了一眼,臉色霎那間鐵青,不由自主地從鼻孔裡擠出了個“哼”字,如驕傲的孔雀般昂起頭,“你和這個……呃,打聽……呃,做什麼?”
王貞儀看出了貓膩。
從這言行舉止,再加上不肯說老書生是“人”或者其它的,足以見劉塾師萬分仇恨老書生。
她對這些讀書人再瞭解不過。倘若僅僅是私仇,那麼這些讀書人一定會裝得很大度。
對那些人人喊打的人,他們才會站在道德高地當眾展示出極度厭惡的態度。
“他對我有恩,我想報恩。”王貞儀還是爽快地說。
劉塾師輕蔑地白她一眼,拂袖而去。
夏小狗朝劉塾師的背影吐舌頭。
隨著夜幕的降臨,街道上的燈籠逐漸點亮,將整個市集照得明晃晃。
小吃攤販們忙碌地烹飪著各種美食。有的攤販在烤著金黃酥脆的燒餅,有的在煮著香氣撲鼻的湯麵,還有的在炸著外酥裡嫩的肉丸。
還有一些售賣各種手工藝品的攤子,有雕刻、編織、刺繡等。
雜技演員們在人群中展示著驚險刺激的技藝,引來觀眾的陣陣掌聲和驚歎。
說書人則用他們那富有感染力的聲音講述著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吸引著聽眾們的目光和耳朵。
戲曲表演者則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身著華麗的戲服,演繹著一幕幕悲歡離合,讓觀眾們沉浸在戲劇的世界中。
王貞儀領著夏大膽和夏小狗父子在夜市溜達。夏小狗來縣城沒幾天,哪裡見過這些,一會兒想吃糖葫蘆,一會兒又想買唐僧師徒的木偶。
當然都是王貞儀付錢。
夏大膽輕輕地打了下兒子的腦袋,訓斥道:“你這小狗崽子,貪嘴又貪玩,淨花你二姐的錢。”
夏小狗急忙將嘴裡的糖葫蘆嚼碎,氣惱地大嚷:“別再叫我小狗崽子了,二姐給我改了名,我現在叫夏樂山。”
夏大膽打趣道:“你是叫夏小狗,字樂山,還是叫夏樂山,字小狗啊?”
夏小狗自豪地回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