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懷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盛唐陌刀王,夜懷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代高人名臣李泌帶著皇帝的使命上路了,李亨能夠答應他這樣那樣的要求,足以說明他已經完全妥協。

當他們在軍事力量上不足以壓制對手時,自然會選擇政治方面的博弈,但李嗣業這樣的武將怎麼可能會在全面勝利的情況下讓步。

他手執拂塵登上一葉扁舟,身邊只有道童一名,沿著黃河寬闊的河面朝對岸蕩去。

黃河的浮橋雖然已被燒斷,但兩岸的鐵牛依舊牽引著鐵鎖鏈橫亙在河面上,李嗣業的大軍就陳兵在對岸。

李泌準備過河之前,郭子儀與他探討了一下軍事層面上上的問題,因為郭司空壓根就不相信李嗣業會答應皇帝從朔方繞道河西,哪一個狼子野心的反賊不想進關中?難道朝廷這些人還對李嗣業抱有幻想?覺得他還希望做回那個能與朝廷共存的封疆大吏藩鎮之主?

郭子儀說打敗李嗣業是有辦法的,朝廷之所以處處受制,就是因為他們所呆的地方叫長安,一個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城池,就是因為他們的背後是長安,郭子儀和潼關數萬大軍都放不開手腳,處於被動地位。只有一日抓賊,哪有前日防賊的道理。

郭子儀口中所謂的良策,那就是天子撤出長安重新回到朔方躲避,他則率軍退到扶風郡的大散關,再派人去把守住簫關。李嗣業一旦入長安,必然謀求更大的權位乃至稱帝。

他相信無論是安祿山叛軍還是李嗣業知道長安都呆不長,他們不得人心,長安對於李唐來說是天府之國,對於叛軍來說就是困獸之地,到時候憑藉簫關大散關之固,將朔方和隴右穩定好。叛軍皆思念河西,人心漸漸低落,李嗣業也會成為天下人的眾矢之的,屆時史思明也會與他反目,南下進攻河南中原等地,河東節度使鄧景山也能夠騰出手來,南下進攻上黨,最終將李嗣業困死在八百里秦川之內。

但這樣的計策,皇帝定然不會採納,他們當初廢了多大的力氣才收復長安,如今洛陽已經丟失,如果再將長安丟失,李亨過往的功績將不復存在,他當了五六年的皇帝最終不過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在倒退。

這其實和李泌當初的計策是一樣的,先不著急收復長安洛陽,而是佔奪安祿山的老巢范陽,使得叛軍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當然李泌的計策更有大局觀,就如同他現在渡河聯絡李嗣業,一旦成功的話皇帝繼續佔據關中,李嗣業仍舊佔據河西為一方藩鎮,他就算真有稱霸天下的野心,也會被河西拖住腳後跟。只要皇帝策略得當,使吐蕃和回紇牽制住李嗣業,就算他真正成為一方割據政權,也不會動搖大唐的統治。

小船在蒲津渡口靠岸後,駐守在河岸上的河西軍搜查船上的物品,李泌手持拂塵淡然相應,只是說道:“我是李泌,從長安而來,有要事求見李太尉。”

守在渡口的將領見這道士確實有高人風範,立刻派人護送他入蒲州城,來到城中的太守府邸見到了李嗣業。

兩個曾經關係不錯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見面了,多年後已經是物是人非,雙方心中的思想和態度都發生了變化,人生的初心還留下多少。

那時候是拯救大唐,一心都在對付奸相和心懷鬼胎的安祿山,誰能想到最終卻是這樣的變化和際遇。

李泌見到他額頭上頗為滄桑的花白頭髮,感慨地問道:“李太尉今年也有五十了吧。”

李嗣業笑道:“還差一歲就滿五十了,真是年歲不饒人啊。”

“太尉辛勞半生,如今還在征戰奔波,不知你還能征戰多久?”

李嗣業聽出他的弦外之音,悵然說道:“孔夫子說過生無所息,人生這一輩子從生到死都在奔波操勞中渡過,安歇下來反而是一件壞事,若是有一天我死在馬上,也不會覺得奇怪。”

李泌又搖頭問道:“太尉熟讀史冊,知曉興替,以你的直覺和敏銳不會察覺不出來,大唐並非氣數已盡。你為何還要逆氣數而行,你可知道你最終將留罵名於後世,與安祿山和史思明成為一丘之貉?”

李嗣業嘿笑了一聲道:“你知曉道家陰陽術數,那麼我倒要反問你這位世外高人一句,難道說氣數就是一成不變的嗎?難道不會因為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朽而產生變化?上皇李隆基自改元天寶起,大唐已經從繁盛的頂峰開始走下坡路了。從天寶至今已滿十九年,這十九年來奸相當道、排除異己,斷絕邊將入相之路,使得藩鎮將領階層固化,形成可以與朝廷對抗的小團體。而在朝中權貴日腐化,日日歌舞昇平,而這些都是敗亡的徵兆。”

“李亨因昔日命運多舛而多疑,登位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大總統

羽落凡心

終焉防線

星辰的回憶

差佬的故事

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