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博弈,本宮賢良淑德,兔子的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默不作聲,讓我的小弟和索瑟去勾結,等你們三方打得差不多了,我再出
來撿漏。
大雍正是提前預判了這一點,才會讓西軍出關,才有派李琚去呼蘭、碎葉一帶的事。
然而這個派遣,象徵、威懾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和一向暴躁想打架的李琚不同,大雍本質上傾向於和談,因為就大雍層面,打贏了好處不多,打輸了壞處很多。
全天下所有人都算一算,從利益層面願意對外征戰的,可能只有皇帝陛下本人和他的武將。文官系統根本不願意將國庫的錢拿去打架,因為他們代表計程車紳階級無法從戰爭裡獲取好處。
打贏了功勞記在誰頭上?邊關打下三千里地有什麼好處?索瑟、漠西蠻,都是荒原,收了地盤還得派人去守。
派人守,花的是誰的錢?若要移民屯邊,移的是誰的勞動力?
這是自古以來的系統性問題,根本非人力可以挽回。
皇帝陛下想打,他想徹底剷除漠西蠻和索瑟對國境邊關的壓力,可是隻要他一日還要與相權妥協,就註定了他要和文臣討價還價,換取文臣支援他西征。
討價還價的結果,雙方妥協,可以打,但是要代理人打,意思是大雍扶持右賢王在漠西蠻境內繼續消耗他們的國力,而非雙線開戰。
從國庫的角度去看,現在大雍的國庫可能也很難支撐起雙線作戰,只能一個一個來,先徹底打服索瑟,再調轉過來打漠西蠻。
確實是最小的付出換最大的戰國,但代價是什麼呢?
代價是他們要求陛下派一個公主嫁給右賢王,作為結盟的象徵。
結盟不是和親,和親對現在的大雍而言是恥辱,更接近古代的昭君出塞、文成入藏,大雍嫁公主不是求和,而是為了彰顯兩國友好,誇讚外族的歸順,為了表示雙方友好。
然而說得再好聽,本質上,都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嫁給一個四五十歲的素未謀面的有妻有子的男人,離家萬里,從此和親人相當於生離死別。
李清婉很委屈,外面的文臣也委屈呢:知道不知道右賢王有王妃的?為了讓你嫁過去當正妃,他們還得讓右賢王處理掉他的王妃。他們也很委屈啊,當了壞人,逼人降妻為妾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