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一步說話
西門揚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一步說話,三國:我幫劉備種出萬里江山,西門揚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恪腦子靈活懂得變通,他看見諸葛亮與陳到儀表不俗,連忙拱手說:“二位不要見怪,這泉陵學堂剛開,有不少人都來看熱鬧,導致教學不能正常開展,所以太守讓我們嚴格把控進出人員。”
諸葛亮見這學堂大門破舊,心說就這還有人來看熱鬧?
“我乃諸葛孔明,煩請將軍通傳一聲。”諸葛亮自報家門。
“軍師你...”陳到心說軍師對這廝太客氣,藍田手底下的人架子也太大了。
諸葛亮的名字經常被藍田提起,所以胡恪聽後非常吃驚,“您是諸葛先生?”
諸葛亮扇動羽扇:“怎麼不像嗎?”
“汝快去通傳,讓軍師在門口久等,藍先生也會責怪你。”陳到皺眉催促。
胡恪笑呵呵道:“我引諸葛先生進去,牛承你繼續守好學堂大門。”
“唯。”甲士抱歉應答。
泉陵學堂從選址到建設,都是由藍田參與規劃設計,基本參照現代職業學院的格局佈置,分別置有活動廣場、按科目將教室分散四處,另外還設有食堂、學員與教師宿舍等等。
這個時代沒有黑板,所以沒有理論學習的部分,完全是直接上手實際操作,不需要學員瞭解其中的原理,是透過身體機械動作,最後形成身體的記憶。
諸葛亮走進泉陵學院之後,發現這裡格局奇特、別有洞天。
“將軍怎麼稱呼?”諸葛亮問。
“末將只是小小隊頭,萬萬不敢當將軍這兩個字,先生千萬不要再說。”胡恪謙虛道。
諸葛亮見此人口齒伶俐,好奇又問:“我見剛才那位士卒盡忠職守,不知是出自於哪位將軍麾下?”
“我們都出自高將軍的陷陣營。”胡恪自豪說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果然名不虛傳,這紀律嚴明得令人可敬畏。
“藍太守在哪裡?”走了幾步後,諸葛亮又問。
“各科各班要人齊才會開課,今天只有農學科與木工科開班,先生這會應該在農學科。”胡恪回答。
三人路過一處連排教室,聽見裡面有說話的聲音,諸葛亮看見裡面有二十多名學員,木工科老師在教他們製作胡床。
胡床的設計原理簡單,製作起來應該不是很難,諸葛亮心說這泉陵學堂就教這個?
胡恪看出了諸葛亮的疑惑,他解釋道:“這裡是木工科,先生讓學員先練手,教室裡現在是空空如也,讓他們做些胡床給自己使用...”
這個時代沒有傢俱城,所以泉陵學堂修建好顯得空落落的,於是藍田吩咐他們自給自足,先從簡單的胡床入手。
諸葛亮點了點頭,走過幾個迴廊後,幾人就來到農學科外。
農學科的學員以各郡各縣的田曹吏為主,另外還有很多從臨武縣新鄧莊送來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只有十三四歲,他們的父輩都是藍田的狂熱崇拜者,這也是藍田為了推廣泉陵學堂故意找來的鋪墊。
面對黔首開辦的學堂,老百姓不敢來、士族子弟也不屑於來,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泉陵學堂本期人數最多的就是農學科,這個科一共有四十七名學員開設了兩個班,其餘的工匠類六科只有木工科湊夠了一個班。
此時藍田正在一個班裡旁聽,李揚選來的農學老師都是能說會道之輩,也是藍田在臨武縣教出的弟子。
農學科教授種稻、粟兩種主糧,蘑菇、豆、瓜等輔糧,以及種植綠肥、收集糞肥,果木嫁接等。
今天第一課是講的留種、育種以及種子儲存,因為有太守藍田在旁聽,學員們聽得十分認真。
“先生,外面似乎有人來了。”高順輕聲提醒。
藍田扭頭一看,後面窗戶孔有個熟悉的面孔,諸葛亮就像班主任一樣站在窗外,十分好奇地看著教室裡的情況。
因為木工科的胡床還沒做好,這些學員齊刷刷地站著聽課,好在講臺下面有個小木臺,這樣都能看到臺前的情況。
藍田與高順快步走出教室,“軍師,你怎麼來了?”
“子玉,你這學堂辦得有點意思,農學、木工都可以放到學堂裡來教?”諸葛亮十分好奇,這些技藝口口相傳不是最簡單?
藍田笑呵呵說:“這樣集中起來教,可以查漏補缺、取長補短。”
“子玉的想法很好,不過農學倒是能學以致用,但木工、金工等科學員多起來怎麼處理?大部分器具也是貧苦百姓用不上的。”諸葛亮有些疑惑。
藍田正色說:“此次取江陵,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