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強圍安慶,曾國藩,唐浩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八座石壘,將菱湖牢牢看管。

北門外一條大道連廬江、廬州,歷來是安慶與北面聯絡的主要陸路。離北門十五里處有一險要地段,名喚集賢關。關外山崗起伏,盡是紅色花崗岩,當地人叫它赤崗嶺。集賢關猶如一道天門,扼控著安慶通向皖北的這條官馬大道。葉芸來派他手下第一員猛將劉瑲林防守此地。劉瑲林帶領五千精銳之師,沿赤崗嶺建起四座大石壘,如同四大金剛似的將集賢關死死地把守。葉芸來守安慶,運用的正是太平軍行之有效的傳統戰術--守險不守陴。

湘勇和太平軍就這樣對峙著,時打時停,城也攻不下,圍師也不撤。陳玉成幾次親自帶兵救援,都未能突破曾國荃的兩道濠溝。每次打了幾仗後,又因別處戰事緊急,陳玉成又不得不掉兵他往。

安慶戰場引起了天王洪秀全的關注,他命令幹王洪仁玕設法解安慶之圍。洪仁玕是天王的族弟,自幼飽讀詩書,一心想走科舉功名的道路。洪秀全起義前,曾與他密談過,但他不參加。起義後,洪秀全派人回花縣老家接眷屬,再次邀請他,他又拒絕了。後來,清朝廷通緝洪氏族人,他便離開花縣,尋洪秀全不到,半途折回。咸豐三年去香港,在西洋牧師處教書。第二年離香港到上海,想到天京去,受清軍所阻,只得滯留上海,在洋人辦的學校裡學習天文曆法。這年冬天又返回香港。咸豐九年四月,洪仁玕抱著”聊託恩蔭,以終天年”的思想再次尋找洪秀全。在洋人幫助下,這次終於順利到了天京。

此時正當楊韋內訌之後,石達開又帶兵出走,洪秀全對異姓猜忌甚深,而自己的兩個異母兄又不中用,見到這位學貫中西的族弟,十分歡喜。見面之後,便授予福爵;幾天後又晉封義爵,加主將;不久,又不顧許多大臣的反對,晉封洪仁玕為開國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總理全國軍政,相當於當年楊秀清的地位。

洪仁玕來到天京未滿一個月,並無尺寸之功,便位居宰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洪仁玕畢竟是個眼界開闊、學養深厚的有為之士,他決心不負天王重託,忠心耿耿、勤勤懇懇地擔起領導天國軍政這副沉重的擔子。

洪仁玕在香港生活較長時間,對外面世界瞭解甚多,看到西方國家制度優越,生產發達,很受啟發,有心想把天國治理得如同西方國家一樣的繁榮富強。他參考外國的成功經驗,向天王提出了一套嶄新的建國綱領--《資政新篇》,試圖從風、法、刑三個方面著手,徹底改變中國的面貌。這個《資政新篇》受到天王的激賞,只是因為天國版圖內,幾乎無一塊安寧之地,其中所提出的許多美好的設想,現在都不能實現。他只能暫時擱下,集中精力考慮戰事。

羅爾綱著《太平天國史》中《陳玉成傳》:”安慶是保衛天京最後一道遮蔽,所以當時力爭上游保衛安慶成為太平天國軍事上根本的決策。這年冬,太平天國分軍兩路進攻武漢:玉成統北路軍從長江北岸經安徽入湖北,李秀成統南路軍從長江南岸進入江西入湖北,兩路會師,合取武漢。辛酉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玉成率軍從安徽桐城向西北面的霍山前進,避開在宿松、潛山、太湖境內的清軍。三十日,順利地取得霍山。二月初三日,轉向西南的英山。英山也輕易地取得了。玉成迅速地把在霍山和英山所得的軍用品收集起來,繼續向湖北黃州推進。初六日,順利地克復黃州。這樣,在短短的十一天裡面,就接連取得三座城池,完成六百里的勝利進軍。玉成下一步軍事行動,正準備向武昌、漢陽進攻。當時清朝湖北巡撫胡林翼的軍隊都在太湖一帶,與曾國荃軍隊會攻安慶,武昌沒有軍隊防守。得到黃州被佔領的訊息,城中立刻發生混亂,各糧臺軍火總局聞警散盡,主管糧臺軍火的閻敬銘嚇得自殺尋死。全城都走光,只剩總督官文和布政使等幾個大官僚留在城內等死。正在這時候,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參贊巴夏禮帶艦隊到武漢。英國侵略者要拯救清朝統治者。十一日,巴夏禮到黃州去見玉成。他勸玉成不要進漢口,說無論太平軍佔領哪一個設立租界的大商埠,沒有不嚴重損壞他們的商業的。因此,太平天國的軍事行動,必須不與他們的商業活動相沖突。這年初,英國侵略者已在天京提出要求,玉成對其干涉不得不躊躕瞻顧。他命令正在向武漢推進的兩個部隊改向西北麻城、德安一帶進軍。”

幹王雖然沒有親臨戰場打過一天仗,但他聰明好學,讀過不少前代兵書,平時也常跟天王閒聊打仗的事,慢慢地也悟到一些用兵打仗的知識。在對天國各大主要戰場作了全面分析之後,幹王提出圍魏救趙之計,即以打武昌來解安慶之圍。幹王向天王談了這個設想,得到天王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