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懸空古寺悟禪機 林淵方丈談禪機
紫明薇星征塵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懸空古寺悟禪機 林淵方丈談禪機,書生林淵進京趕考奇幻路,紫明薇星征塵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桃花別後踏征程,山川如畫伴我行。
古寺高懸雲深處,禪心一點悟真經。
林淵離開了桃花林,繼續趕路。一路上,青山綠水如畫,微風拂過,帶著花香與草香。翠綠的山巒連綿起伏,彷彿巨龍蜿蜒;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似銀練飄舞。路旁的野花五彩斑斕,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迷人的光彩。
林淵騎著馬,心情也如同這美景一般開闊。他時而停下來欣賞這大自然的恩賜,時而策馬奔騰,感受著風在耳邊呼嘯。
就這樣走了三天三夜,林淵來到了一座奇異的寺廟——懸空寺。
遠遠望去,懸空寺彷彿一座空中樓閣,鑲嵌在懸崖峭壁之間。“飛閣丹崖上,白雲幾度封。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寺廟的建築巧奪天工,樓閣殿宇依靠著陡峭的山壁而建,有的部分甚至僅僅由幾根細長的木柱支撐,卻屹立千年不倒。
林淵懷著敬畏之心走進寺中,拜訪了裡面的方丈,方丈法號“慧空”。
慧空方丈將林淵引入一間清幽的禪房,兩人相對而坐,面前擺著一壺香茗。方丈親自為林淵斟茶,微笑著說道:“施主,請用茶。”
林淵雙手接過茶杯,輕抿一口,說道:“方丈大師,晚輩對佛法一直心生嚮往,卻諸多困惑,還望大師指點。”
方丈點了點頭,緩緩說道:“佛教起源久遠,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頓悟,而後開始傳播佛法。這佛法旨在引導眾生脫離苦海,明心見性。”
林淵問道:“大師,那佛經眾多,如《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心經》《起世經》等,這些經文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方丈說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教導我們要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知曉父母的辛勞與付出,以孝順之行回報。《心經》則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核心是闡述空性的智慧,讓我們明白世間萬物皆為空相,不執著於表象,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解脫。至於《起世經》,它主要講述了世界的形成、發展和毀滅的過程,讓我們對宇宙和生命有更宏觀的認知,明白無常和變化是世間的本質。”
林淵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大師,就拿這《起世經》來說,其中所描繪的世界之種種,讓我深感宇宙之浩渺,生命之無常。但晚輩愚鈍,對於其中一些深奧的法理,還是難以全然領會。”
方丈輕抿一口茶,微笑著回答:“施主莫急,這《起世經》確實深奧難懂。就如經中所述的世界成住壞空之理,乃是一種宏大的輪迴觀。世界有成之時,萬物萌生,欣欣向榮;住時穩定繁榮;壞時漸現衰敗;空時一切歸無,然後再重新開始這一迴圈。這啟示我們,世間的一切榮耀與困苦,都不過是暫時的,不應過於執著。”
林淵微微皺眉,又問:“那依大師之見,如何在這無常變化中,尋得內心的安寧呢?”
方丈放下茶杯,雙手合十道:“心若不隨境轉,便能在無常中覓得安寧。就像這茶水,無論外界如何喧囂,它始終保持其清潤之質。我們的內心也應如此,不為外物所擾,堅守本真。”
林淵似有所悟地點點頭。
方丈接著說道:“再者,因果輪迴之說,貫穿於佛法之中。我們所做的每一個善舉,都如同播下一顆善的種子;每一個惡行,都是埋下惡的根苗。無論歷經多少世,因果不爽。所以,當以善行為舟,渡這茫茫苦海。”
林淵沉思片刻,說道:“大師所言,令晚輩醍醐灌頂。但在這塵世中,誘惑繁多,如何能時刻保持一顆向善之心呢?”
方丈微笑道:“常思己過,常念他人之善。每遇一事,先問自己的初心,是否出於善念。久而久之,善心自成。”
林淵恭敬地說道:“多謝大師指點,晚輩受益匪淺。”
談完佛法之後,方丈與林淵又探討起了詩詞。
方丈說道:“詩詞乃心靈之聲,可抒懷錶意,施主對此可有見解?”
林淵應道:“詩詞如畫卷,能描繪世間永珍,亦能寄託情志。”
方丈微笑著點頭:“正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短短十字,便勾勒出邊疆之景。又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盡顯閒適之意。”
林淵接話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句更是豪情萬丈。”
方丈撫掌而笑:“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又如何?”
林淵思索片刻,說道:“此句意境開闊,美不勝收。”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從李白的豪放飄逸,談到杜甫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