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5章 無法拒絕,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655章

無法拒絕

北宋烏臺案後的蘇軾,處置結果就是責授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

跟唐代時貶去潮州看鱷魚的韓愈,貶到九江的江州司馬白居易等,唐代的州司馬就是個專門給貶官安排的閒職,沒半點實際職事,到了偏遠地方任司馬,不是去做官,實際就是流放和監視看管的。

在張國維等人理解裡,冒闢疆授的這個第二同知,或者說右同知,有人說他實際上就是府司馬,左同知應當是府長史。

所以這就是個責授閒職。

可現在皇帝說這是掛職!

冒襄被派到臺北去掛職鍛鍊,雖然掛的是府右同知這個官職,但右同知也是知府佐貳官,特別是要派出設衙分管一片。

冒襄原來的金紫光祿大夫這個三品散官本階,和三品的諫院吏科掌印都給事中,都不變。

朝廷依然給他們留著這職官散階。

連俸祿都還是在原單位領,檔案什麼的也不變。

就是暫時下去掛職鍛鍊,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幹完一任就回原單位,如果歷練好了,表現出色,回來後就可以準備提拔升賞。

幹不好,也回原來衙門,但就相當於是一次考核不合格,到時該奪職還是降級,又或罰俸,還是說平調其它單位,或改為閒職等,那也都按現有考核任用制度來。

這麼一說,大家不免有幾分半信半疑。

皇帝的這個掛職,難道還真是特別下放歷練?

一個諫院掌印都給事中,三品大員,實權京官大吏,就為了增加些地方官經驗,多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去掛個五品的府同知?

皇帝說這同知要派出設衙,分衙辦公,分管差事,倒確實不是責授閒職。

“朕還是那句話,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如冒闢疆大家也都熟悉,復社四公子,年輕才俊,他自幼讀書,十四歲就刊刻詩集發行,而今年不過三十六歲,雖說他曾六次鄉試不中,僅是秀才。

但朕向來不拘一格用人才,特賜進士出身,他在朝三年,也一直在科道任職,表現是非常出色的。可如果說將來要更進一步,他的出身與履歷,卻限制著他。

僅在六科任了三年職,既沒在翰林院做過庶吉士學習,也沒在部院行走,更沒有地方府縣任職經歷。

朕是很賞識闢疆之才情和忠心的。

他還年輕,才三十六歲,連民間也稱他為儲相。朕也希望他將來走的更遠,入閣拜相,可以他現在資歷,這條路卻不好走。

以前朝廷形成俗例,不經翰林,不入內閣,不僅要兩榜進士出現,還得是庶吉士出身才能入閣。

朕卻有另外的要求,內閣學士必須得有過地方府縣任職經歷,還得是主官或起碼佐貳官才行。

總督巡撫布按,這些地方大員,也得有京師部院任職經歷才行。

朝中的侍郎、尚書、學士等,也需要在地方任過督撫或布按。

為何要有這些要求?因為不論是地方上的督撫布按,還是朝中的侍郎尚書、學士,這些官職已經不僅僅是管一地一塊,而還要統籌全域性,考慮全盤的。

朕賞識冒闢疆,所以如今特定掛職制度,給這些優秀的年輕才俊們,一個特別鍛鍊的機會。

朝中的下放地方掛職,地方上的也可到省裡或京中掛職,掛職期間保留其原品級和職位。

冒闢疆要是這個臺北同知掛職的好,能做出成績來,積累出好經驗,那麼可以繼續回諫院任職掌印,甚至明年還可以安排掛職個布政司參政或按察司副使。

做的好,也是算入他的考核裡,考滿後,視其優異,便可直授二品布、按,或是擔任侍郎了。

未來的路,無疑會更加光明!”

朱以海拿四公子之一的冒闢疆來舉例子,描繪了一條康莊大道。

今年掛臺北同知,明年掛福建布政司參政,後年可能再到六部裡掛個職,然後考滿後,就有可能直接外放做個布政使或是按察使,或是侍郎、司諫、通政使等。

若是能做上布按或侍郎,那下一步無疑就是巡撫,再接著就是總督、尚書、大學士,一路就直入中樞,成為大學士也是指日可待了。

皇帝話說的這麼明白,張國維也不由的沉思起來。

冒闢疆以前名氣大,但確實僅是個六次鄉試不中的秀才而已,他也年輕,三十多歲投紹天帝,入朝在科道做了三年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成為大廚神

庚三金

戲精的誕生

燃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