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7章 天子削藩,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647章
天子削藩
去年一年,大明抵達長崎港的商船,足有近三百艘次,隨船抵達的中國商人多達一萬多人次。
抵日的貨物主要便是生絲、絲綢、茶葉、瓷器,蔗糖,還有鹿皮象牙犀角香料。大多數貨都是大明產的,有一些則是自南洋販來轉售日本。
對日貿易利潤極高,比如白糖,在廣州港一兩六銀子一擔,運到長崎四兩五一擔,紅糖廣州九錢一擔,到長崎二兩五一擔。
南京生絲在廣州一百二十五兩一擔,到長崎二百三十兩一擔。
水銀廣州四十兩一擔,到長崎一百一十五兩一擔。
其它鐵、鋅、檳榔、蜂蠟等,都是有很高利潤。
而大明去年從日本進口的銅,達到五百萬斤之多,另外還進口了大量的銀和金,這些運回大明,提煉加工成金銀銅幣,或製造成銀器等,利潤都很高。
日本是產銀和產銅大國,其銀銅價格都不高,在美洲白銀輸入減少的情況下,日本銀現在成了紹天朝重要的白銀來源地。
去年小金元都進了五萬多塊回來。
之前日本雖允許中國和荷蘭商人前往貿易,卻又設了貿易額度,給荷蘭人才三十萬兩限額,給中國商人是六十萬兩。
不過自從三年前開始,這個限額其實對大明,尤其是對紹天朝的商人已經不再實行。
相比起荷蘭人以前主要靠從中國採購商貨,轉銷日本的模式,大明自己就有龐大的市場,供貨能力也更強,在與日本的貿易中,佔據完全的優勢。
而且紹天朝趁著之前與荷蘭人在臺灣交戰,封鎖了他們的長崎巴達維亞貿易航線,趁機更是迅速的搶佔了荷蘭人在長崎的市場份額,等荷蘭人再回來時,已經發現沒他們位置了。
雖然他們可以在大明諸港自由採購商貨,可比起大明海商,已經沒有半點優勢。
貿易額的巨量提升,也讓日本幕府甚至各地大名們收益激增,鎖國令其實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畢竟誰也不願意放棄這麼大的利潤。
日本現在唯一還堅持的,就是禁瓷器令,禁止大明把中國瓷器運往日本,僅允許一些高階瓷器進口,關稅還特別高。
可這並難不到大明商人。
日本的瓷器業不如中國,但比起東南亞諸國,甚至荷蘭等還是強多了的,所以大明商人去日本貿易後,不僅採購大量銅銀壓艙,也還採購大批日本瓷器,因為日本瓷器出口有優惠。
採買後隨船回到中國,再轉出口南洋各國,一樣不有不少利潤。
甚至對大明的瓷器產業也沒什麼衝擊,因為日本瓷器頂多算低端產品,與佔據高中端出口的大明瓷器並不衝突。
大明船商還能在日本那裡拿到優惠補貼,關稅減免等。
也正是大明商人這種講究精神,讓日本幕府現在對這種貿易很滿意。
各地大名們更希望全面放開貿易,這樣他們也能獲得良多,不過德川家還是有所保守,僅是增加了幾個港口,主要還是集中在德川家的地盤上,不給其它大名們發展壯大的機會。
甚至對於大明提出希望薩摩藩退出琉求的要求,德川家不顧島津家的反對,也同意了。因為薩摩藩以前出兵控制琉求後,經常借用琉求的名義跟大明朝貢貿易,不顧德川家的鎖國令,透過海貿賺的盆滿缽滿,發展迅速,有些控制不住了。
德川家在裡面並沒得到什麼好處,所以同意大明的要求,讓薩摩藩退出琉求,這事引的薩摩萬分不滿,跟幕府關係緊張。
可幕府哪管你這個,不服那就開打。
當初鎖國令的目的之一,本就是限制一些大名的發展,避免威脅幕府將軍家。
現在幕府願意放開與大明貿易,甚至允許日本商人出海到大明,但也有許多規矩限制,比如必須取得幕府的授權許可,必須到指定的幾個港登記,並報關交稅後出海,回來也得到這個港登記報關交稅等。
明日貿易,對於紹天朝廷和德川幕府來說,都有大利可圖,雙方現在正是蜜月期,誰也捨不得分手啊。
朱以海少府監裡有專門跑日本航線的船行,一條大船一次可載銅十萬斤,還要載不少金、銀,另外其它諸如瓷器倭刀啊鹹魚啊鯨油啊漆等也能載不少。
銷往日本的則以生絲、棉紗、糖、鹿皮、人參,高階瓷器、絲綢、材料、佛經等為主。
僅這條航線,皇家少府監去年往日本跑了一百艘次,一來一返,獲利何止百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