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1章 先威後恩,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601章
先威後恩
般陽書院。
被高氏族人稱為司理公的高瑋一襲白衫,走到顧知縣前。
“書院開學,高家願奉銀百兩,並捐田百畝,做為學田以及書院學生飯銀。”
高瑋是高氏長房當家,少年得志,他祖父高捷曾任浙江巡撫,外公王象乾官至兵部尚書。
他十四歲中秀才,三十歲高中解元,與兄弟同榜中舉,三十七歲就中得進士,本來人生是十足得意的。
怎奈世道鉅變。
大清入關後居然短短時間,就已經這般不濟,他出任河間府推官,奉命下鄉催糧更慘遭被俘,送到奉天學習了三個月,遣返回鄉,卻是多年苦讀考取的功名全被革除了。
如今面對淄川知縣時,連句學生都稱不得了。
他壯年被廢,遣返回家後,鬱悶滿懷,整天借酒澆愁,每飲則醉。他的兄弟高珩崇禎十六年中進士,先前往北京做翰林檢討,後來以母疾請歸,隨著淄川光復,也身份尷尬。
現在他自號紫霞道人,穿上道袍。
當年兄弟倆同中舉人時,被人比做二陸,陸機陸雲,二蘇蘇軾蘇轍再生,何等風光。
顧鹹受對這對高氏兄弟,心中倒有幾分憐惜,顧鹹受是崑山人,他兄弟四人也是非常有才學,四人都中了舉人,還有一箇中了進士。幾個侄子裡,還出了顧炎武這樣的大才。
論起來,顧、高其實身份地位差不多,所以看到他們現在處境,不免有幾分覺得憐惜。
對他們捐出來的這百兩銀,百畝地,他倒是收了。
地方士族鄉紳本來也有這種助學傳統。
何況,高氏家族在淄川佔了許多田地,就算清理了那些寄名投獻、瞞報侵佔等後,也仍還有幾千畝地。
而他們家現在沒有功名,沒有官爵,已經成了普通庶民之家,連個秀才都沒了,又沒有當兵、授勳的,是沒資格擁有這麼多田地的。
就算把田地都分到家族族人名下,可普通百姓一丁只能限田十畝,哪怕是一百個男丁,也只能有一千畝地。
多餘的地只能出讓或請得特許。
現在主動捐一些給書院做學田,還能獲取些好名聲印象。
高瑋的丈人,張泰來和其叔父張中發,堂兄張泰瑞等也上來,代表張家也向書院捐銀百兩,田百畝。
張泰來曾有舉人功名,他叔父、族兄也是舉人,他父親更曾是崇禎首輔。
但現在,他們同樣被革除了功名,成了白身一個。
“蒲家莊蒲槃,曾在書院讀書,只是愚鈍科舉不成,後來棄儒經商,如今願向書院捐銀百兩,糧百石助學。”
蒲槃家祖上是女真人,元祖蒲魯渾曾在元代官居三品,明初遷到淄川城東滿井莊,後來族姓日藩,這裡便改名蒲家莊了,蒲家雖不如六大姓名門望族,但子弟也都會送去讀書,所以科舉獲功名者很多,也算是次一級的大戶。
蒲槃也是有過秀才功名的,只是後來棄儒經商,鄉里都說他其實很有學問,經商也有本事,饒有資產。
這人頭腦也較為靈活。
大明光復淄川,他是最先擁護的鄉紳之一。
現在甚至主動的來送銀子,今天還特意帶上了才六歲的兒子蒲松齡前來,就為在縣尊面前露個臉。
果然,顧鹹受對蒲槃的行為很是讚賞,甚至看到他帶了兒子來,還特意考較了蒲松齡一番,結果這孩子雖幼,卻已經讀了許多書,十分聰慧,惹顧鹹受喜歡,甚至公開稱要收他做學生。
蒲槃趁熱打鐵,讓兒子趕緊拜為先生。
除了本縣的大族豪強,甚至連北邊新城縣的王氏家族都來了代表。
新城王氏,正是高瑋外祖父家。在明代,新城王氏是一大官宦世家,尤其在隆慶萬曆後,更是科第之盛,甲於海內,明中葉後一百多年來,科甲遞接,簪纓不絕,號為江北青箱,中進士者三十二人,二品官階者四人,五品以上十四人。
家族還有一座四世宮保的牌樓。
淄川高家和新城王家,數代聯姻。
高瑋的父親娶兵部尚書王象乾之女,高瑋的叔祖高攀也是娶的王氏王應浩之女。
崇禎元年,王象乾在八十三歲時,還起用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威鎮九邊,累加太子太師。
王象乾的兄弟們象晉、象恆、象復、象春、象雲等,皆進士出身,任布政使、巡撫、吏部郎中、光祿卿等高官要職。
王象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