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章 漢奸,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寧衛在海鹽縣治西,洪武十七年建,轄有左、右、中、前四所及澉浦、乍浦二所。不過大明的衛所早就糜爛,不堪一用。
朱以海親自指揮十營一萬人馬渡海入吳,不過軍中實際負責的還是張名振這位浙江總兵官。在請示朱以海後,他還是十分小心謹慎,並沒有冒然的在海鹽登陸。
而是先派出一支前鋒船隊在海鹽南面的秦望山前觀察試探,然後派出小股夜不收上岸偵察,確認安全後才讓前鋒在秦望山建了一個臨時的偵察營地。並派出夜不收繼續向內陸深入偵察。
同時他把大部隊帶到了海灣裡的門島、白塔島、馬腰島等幾處海島上,在幾個島上分別修建臨時營寨,修建碼頭、臨時倉庫,把船上攜帶的糧草軍械等先存放島上。
朱以海對此沒幹涉,相反很讚賞張名振的小心謹慎,畢竟此時渡海北上,已經算是孤軍深入敵後,一不小心可就萬劫不復。
哪怕之前聽說海寧衛還在明軍手中堅守,但沒摸清之情,張名振和朱以海都不會輕易的一頭撞上去的,他們是來救援明軍打韃子的,可不是來送死的。
朱以海的船停在門島岸邊,跟著下船上島。
門島不大,距離對岸的秦望山不過百來丈,整個門島其實是一座海中孤山,沒什麼平地,都是山頭樹林,因此島上倒也沒什麼人。
“秦望山距離海寧衛其實還有二十里,不過這裡一馬平川,我們要是過去其實也快。”張名振提出自己的計劃,先派出夜不收上岸,先偽裝成百姓或商人等,儘量悄悄的收集附近的資訊。
“若是海鹽城還沒失守,我們的夜不收會潛入城中,臣怕萬一有詐。”
“嗯,小心些沒錯的,鄭繼武這人你知曉幾分?”朱以海問。
“先前王總督任浙江總兵時曾召浙江諸將議事,臣在王總督那見過鄭繼武一面,此人是海寧守備。”
明中期以來,省鎮營兵制漸取代地方都司衛所制度,守備的級別不高,在遊擊、都司之下,在哨總之上。
一般都是負責一些較重要的城堡的守衛,故稱守備,守備和總兵、參將等一樣,也是無定員無品級的,其品級高低主要還是依靠其在五軍府或是衛所中的職銜來定。一般也都是從就近衛所抽調,五年一任。
明中期以來,大明軍隊形成了文臣提督軍務、武將統兵作戰、宦官監軍的這麼一個三大體系互相制衡的局面,守備做為一個鎮戍一城一堡的低階武官,其實權力很小。
類似於隋唐時的戍主。
浙江一省,崇禎時設有總兵官一人,參將四人,而到弘光時,又增加了副總兵一人駐溫州,協守四路參將各一人,練兵遊擊將軍和同城營、協防營遊擊將軍數人,都司、守備也都新增數人。
不過浙江畢竟是東南內地,不比九邊要地,所以就算是守備,所統的兵也很少。
在宣大等地,守備統兵在五百到三千之間,甚至還有操守、提調、備禦、把總等更細分的武職,但在浙江,海鹽縣本就設有海寧衛,海寧衛還曾是浙江沿海備倭六把總之一,當時的把總可是級別很高,僅次於省都司,是行都司級別的。
只是到了崇禎時,倭亂已經不嚴重,所以海寧把總也取消了,海寧衛也不復從前,只是因為這裡既是重要的鹽產地,也是杭州灣北面的一處軍事要地,所以最終海鹽城裡設了一個海寧守備,統領的海寧營也只三百人。
海寧守備在職級上,是歸浙江分守杭嘉湖參將所統的,他手下則還有兩個把總。
鄭繼武跟海門參將吳凱有些類似,本身也是海寧衛的世襲武官,家族從洪武十七年設海寧衛開始來此鎮守,世代相襲,他本身也是以海寧衛僉事出任守備一職的。
麾下的那一營三百守城兵,其實也基本上都是原海寧衛六所的軍戶。
“鄭繼武三十出頭,人很年輕,也十分勇武,只是有些耿直,那次來拜見王總督時,還出言不遜得罪了小王將軍。”
“朱大綱是鄭繼武手下兩個把總之一,本是乍浦所千戶,跟鄭繼武是親戚,乃是他妹夫。”
據說海寧有二十八個大家族,其中二十五個是衛所武官家族,為首的便是彭馬兩大家族,然後有三個是本地土著,以李徐兩士族為首。
“鄭家朱家其實在海寧諸大家族中,不算頂尖的。”
不過張名振知曉的也就這麼多了,他畢竟不是浙人,但透過他的話朱以海也差不多能勾勒出一副畫面,鄭繼武和朱大綱本身都是海寧衛、海鹽城的土著,還是衛所軍官,然後做了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