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4章 不服就打,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荷蘭人獅子大開口,談了幾輪,最後不歡而散。
和談不成,那就只能硬打了。
朱以海也知道這次談判失敗,其實裡面也有鄭氏在裡面搗亂,之前鄭氏與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打了好幾仗,好不容易才把荷蘭人趕出去,獨自壟斷了大明對外的貿易權。
如今朝廷開放海貿,其實受損最大的就是鄭氏,只是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可有機會,還是很願意搞搞破壞的。
這次談判失敗,其實主要就是因為談判期間,福建總督鄭鴻逵派人到臺灣,襲擊了島上的荷蘭人,殺了十幾個荷蘭人,然後還在海上襲擊了兩條荷蘭商船。
鄭氏封鎖臺海,不許荷蘭人商船北上,想要截斷荷蘭對日貿易,想讓荷蘭人跟鄭氏貿易,由他們來賺這道中間錢。
谷鉞
這邊在談判,那邊鄭氏暗裡出手。
荷蘭人對日貿易,每年都有鉅額利潤,他們的船可以從巴達維亞直航日本,但他們也需要與鄭氏貿易,以採購中國的貨物。
鄭氏撕破以前跟荷蘭人戰後達成的協議,襲擊他們臺灣的殖民地,攔截他們的商船,甚至不再出售給他們貨物,荷蘭人也惱了。
甚至認為鄭氏行為是大明指使,這邊談判,那邊暗裡使壞,這幾年正強勢的荷蘭人不再談判,要跟明軍在臺灣大戰一場,用一場大敗讓讓大明冷靜冷靜,然後再迫使明貿易並承認他們對臺灣的佔有。
面對這種情況,朱以海也就沒再多解釋什麼。
談不成那就打吧,敬酒不吃那就給他罰酒。
朱以海一邊派人去呂宋找西班牙人談判開放貿易合作,一邊也讓朱成功、張肯堂、何騰蛟、張名揚、瞿式耜這些東南封疆大臣們加緊對臺灣的收復準備。
聯合西班牙人封鎖荷蘭人北上航線,承諾等滅了臺灣島上的荷蘭人後,允許西班牙人重返臺灣島上建立商棧進港貿易等。
朱以海還派人去日本出使,不過日本幕府德川家的將軍,有點腦子不好使,或者說一心閉關鎖國,並不買大明的賬,也或許是因為早些年他們出兵朝鮮,最後被大明打的有點慘,所以還記著仇。
倭國對大明皇帝的使者不怎麼理踩,甚至都不同意與大明放開貿易,仍然堅持鎖國令,不允許大明赴倭貿易,也不許倭人來明貿易。
對這種死腦子,朱以海也就懶得再去談,不許貿易,那就走私吧。
海上國際貿易利潤這麼大,德川家也攔不住,幕府不合作,那就找下面的藩主們合作。
臺灣一戰終不能避免。
在收復臺灣這件事情上,其實現在朝廷絕大多數聲音都是不贊成的,理由嘛很簡單,那就是個海中大荒島,只有一些吃人的島番,還有一群佔地的西洋番。
加上早年上島墾荒的一些福建饑民,加起來也就一兩萬漢人。
這麼點人口,加上離福建隔著海,風高浪急往來不便,不值得費太大力氣去打,現在應當先打韃子。
況且就算打下來了,要開發也不易。
大明沿海,隨便一個大點的島,也遠遠強過這個臺島,要運人過去開墾,十分耗費,很難收回成本,現在情況,不划算。
崇明、舟山這些島,隨便一個島,那都是一二十萬人口,無數田地,還有漁鹽之利,不強過那臺島百倍千倍?
雖然懷疑反對的聲音很多,不過朱以海還是很堅持要收回臺島。
至於說開發投入大,一時難回報,也是要具體看情況的。
比如現在中原到處是戰亂饑荒,而臺島處於東海上,可以說是在大後方,現在需要的就是船,把淮南、山東、湖廣等地饑民往臺島上運,給大家提供些種子農具,讓大家墾荒,自力更生,起碼有個安定環境,總比留在中原那種死地,強上百倍?
辛苦個三五年,總能夠自給自足吧。
哪怕一開始搭個窩棚,辛苦幾年,可總能苦盡甘來,朝廷也早晚能夠得到稅賦回報,更別說亂世裡能有一個地方安穩的安置百姓,那也是極好的兵源。
另一方面,透過對臺作戰,還能趁機整合福建兩廣之地的兵馬等,加強朝廷的管轄,甚至從長遠看,趕走荷蘭人,奪回臺島,也是對鄭氏的嚴重削弱。
鄭氏這些年能獨霸海上,也與他們早年擊敗荷蘭人,然後與他們達成貿易協議有關,當這個協議打破,那麼就能重新劃定格局。
鄭氏的地位,也自然將再次削弱。
東南遙遠,朱以海也只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