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2章 截,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上升明帝

紹天二年,夏。

萊州灣,朱以海在看著圖紙,不遠處,海邊一片熱鬧,許多饑民因明軍施粥放賑聚集趕來。

喝完粥後,便聽從安排幫忙修水寨。

朱以海親自畫的圖紙,計劃在萊州灣掖水河口修一座水寨,就如同登州府城就是一府二城,府城既是縣城也是衛城,然後還有一座蓬萊水城。

相比起登州兩城在一起,萊州府城掖縣離海邊還有十幾裡地,在掖河畔,朱以海打算守住登萊為北伐據點,萊州的城防便顯得單調,於是他計劃在掖河口仿蓬萊水城,也修一座水寨。

不過這裡沒有蓬萊水城的地利,沒法如那樣能圍一片小海在水城裡面,更沒有突出的山為守衛高地。

不過明軍有水上優勢,所以水寨依然可行。

也不用修的太過複雜,朱以海的圖紙上是一座簡易的海邊稜堡要塞,為了應對清軍圍攻,特別是為了防火炮,此時早在歐洲流行了多年的稜堡,其實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稜堡相比起傳統中式城池來說,最大區別就是突出軍事堡壘的防禦效能,不適合做為居住和市場交易為一體的城市,但是單純做為軍事要塞防禦效能很強。

特別是應對火炮這方面很突出。

稜堡有稜有角,最大特色就是他的三角堡、半月堡這些能形成交叉火力,實現無火力死角。

一座簡易的五角稜堡,就能使每個正面以及城牆上都具有最佳射角,每隻角都具有延伸出的堅固稜堡,在滿足最少施工量的前提下保障最基本的火力覆蓋需求。

稜堡禦敵主要靠火炮。

朱以海的這座五角稜堡,建在掖河口,一面是河,一邊是海,這塊地形猶如一個突出的三角。

稜堡建在這裡,得天獨厚。

搭配上土坡、壕溝,以及外圍的半月堡,還能形成立體防禦。

一個五角主稜堡城,加上外圍的五個三角堡,配上兩道壕堤,就等於擁有了十座堡壘,且是交叉無死角的火力覆蓋。

以現階段清軍的紅衣大炮,就算是六七千斤的重炮,也很難有效破壞城牆。

能屯駐不少兵,架設許多火炮,易守難攻,問題是這種稜堡,其實也不難修,甚至簡單點外面用木頭打樁圍,裡面填土都是可以的。

現在朱以海架起粥棚,無數的饑民前來,每人喝兩碗粥,便可以開始幫忙幹活了。

為了發揮水師的優勢,朱以海還在稜堡的河、海兩邊,設計了碼頭,海上甚至也修了木頭浮城平臺。

“陛下。”

御營總參軍陳潛夫過來拜見,“博洛率一萬人馬,正自徐州北上。”

“走的哪條道?”

朱以海讓侍衛取來一張地圖。

“從徐州奔沂州,看來是要經沂水,過穆陵關抵青州。”

朱以海比對地圖,這是山東四條主要通道中的一條,當年劉裕北伐滅燕,就是經此道。這條路優勢在於較近,但缺點是要翻越大峴山。

齊國曾經在山東修了一道齊長城,穆陵關號稱當時天下第一雄關。

齊長城蜿蜒千里,西起平陰、東至琅琊臺,穆陵關更是扼守險要關隘,大明嘉靖年間還重新修葺關樓立有石碑。

“博洛急兵北上,利在速戰,臣建議可搶佔穆陵關,使不得入。”

“然後再令海州劉世勳繞其背後,絕其糧道,攻佔沂州,斷其後路。”

“則其腹背受敵,困頓山裡,曠日延時,沮其銳氣,一戰滅之!”

朱以海看著地圖,博洛的反應還是十分迅速的,他這邊出其不意的襲擊登萊,已經算是非常突然,但博洛還是很快就來了。

還是走的最近最險的穆陵關通道。

很明顯,博洛是怕再來遲一步,讓明軍奪了青州、濟南這兩重鎮要地,這是單刀赴會,直接來保青州的。

“各部現在到哪了?”

朱以海直接問陳潛夫,並沒馬上採納他的建議,因為穆陵關現在並不在明軍手上。

穆陵關在青州府益都縣南面的臨朐縣南境大山上。

朱以海登陸山東,襲取登萊後,兵分多路,但也是先取鐵門關和青島,然後取海州,再掃蕩登萊兩府腹地。

這些小目標完成,掃除後患後,才能再兵出青州、濟南二府。

“金攻玉領一軍攻青州府昌樂、壽光,盧象觀領一軍攻琅琊臺夏河寨前所後,正分兵取日照、諸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成為大廚神

庚三金

戲精的誕生

燃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