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3章 投降派,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比朝堂官員們,許多出身都較低,他們是跟著皇帝北伐征戰,才能夠有如今地位的,那些御營士兵們,如今拿著厚餉,享受著不錯的福利,他們很清楚這一切是誰給的,又是怎麼來的。
所以他們比任何人都支援北伐,都願意打仗,因為北伐打仗,才會有更好的生活。
他們不怕死,也不怕打仗,許多御營士兵們以前是礦工、農民、小商販,甚至是窮困的衛所軍戶們,拼命不可怕,就怕死的沒意義沒回報。
能夠拿命換到前程,換到錢糧,換到田地宅子甚至是皇帝給他們娶妻,那還有什麼好害怕的。
御營不少總兵官,原來都僅僅是普通百姓,諸如楊伯興,以前就是個砍柴的,張全,也不過是一個潰兵。
更別說許多副將參將遊擊等等。
他們的命運前程,不是跟大明綁在一起的,而是跟皇帝朱以海綁在一起的,沒有朱以海就沒有他們的一切。
別說朱以海要三次北伐,就算朱以海現在說要帶兵直接進攻北京,他們都願意誓死追隨。
一打仗,離開駐地,連軍餉都要高不少,有行糧的增加,更別說打仗還能立功,還能獲賞,甚至能升官,所以有何理由不支援北伐。
御營將領們一個個拍著胸脯向皇帝表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首戰用我,用我必勝。他們不管其它,只管打仗,皇帝指哪打哪。
這個態度朱以海是很滿意的,不愧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御營親軍,各種條件優先,也幸好他當初堅持自己這個監國軍閥代,親自帶兵。
軍心士氣不用擔憂,現在朱以海唯一需要麻煩的就是糧餉。
“所有厘金、鹽稅、關稅,皆專用於御營諸軍。”
為了能夠打好北伐這一戰,也為了其它地方的御營行營能夠立起來,朱以海特旨,把各地厘金局、市舶司、鈔關、鹽司衙門所徵收的這些錢,全都專款供給御營,用於御營的糧餉、器械,以及行軍打仗,撫卹等。
而朝廷攤丁入畝徵收上來的田賦丁銀,上繳國庫的部份用於宮廷開銷、百官俸祿、京營、省營糧餉。
地方留餘的部份負責地方官吏俸祿,團練、保甲、水利工程等開銷。
其餘的工商稅,則由戶部統一管理,用於朝廷和地方上的一些工程營造或是救災等其餘開支。
朱以海還有內務府,有皇家的皇莊、織造局等一些莊園礦產手工作坊甚至是貿易商行、商隊等,這些賺的錢就是朱以海的私人內帑了,主要用來賞賜。
量入為出。
各項收入都各有安排,不過御營明顯很特殊,他們有專款供軍,而如今厘金、鹽稅、鈔關稅、海關稅的收入都不少,而且隨著收復整個江南,以後收入更會大幅增加。
有這樣的專款來源保證,御營的糧餉、裝備也能得到保障。
雖然看起來對其它軍隊有些不公,但對朱以海來說,好鋼就得用在刀刃之上。
要整編全國軍隊,把那些地方軍頭的私軍整編為官軍,控制在手上,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錢糧這一塊入手。
而在各地興建御營行營,就是首先要保障對錢糧這塊收入支出的保障,禁止地方軍頭們私自徵收加派,甚至是截留地方的稅款,甚至公然走私等等。
沒有了錢糧支撐,地方軍頭們也就無法割據,他們錢糧只能仰仗朝廷供給,命根子自然也就被皇帝捏在手上,以後也只能聽從於皇帝。
厘金本質上就是一種附加的工商稅,以前工商稅幾乎廢掉了,現在重新開徵,朱以海又在這工商正稅外,加徵厘金,這個厘金雖看似不高,但朱以海專設厘金局,而且從御營中的傷殘士兵中轉為稅警團軍官,加上一些補充的稅警,尤其是稅警團還是特旨由御營指導。
所以朱以海的厘金局徵收能力很強,前面辦事的是稅警團,但後面是各地御營軍在撐腰支援,沒有人敢對厘金局亂來,特別是厘金局本身雖歸在戶部,但他們是一個同時直屬皇帝的特殊衙門。
由上到下的這種特殊性,讓厘金局成為一個強力部門,去年僅半年時間,厘金局在浙江就徵收了二百多萬兩銀子,這還只是浙東五府,沒算上浙西。
而今年厘金總局的總監就跟朱以海報告,稱如今厘金總局已經開始在收復的各地設立,今年預計能夠徵收厘金六百萬兩。
其實這還是有所保留,這六百萬的數字,主要還是指在御營能夠控制的地區內徵收額,至於說嶺南三省,西南三省等,這些地方雖然也開始設厘金局,但暫由地方督撫兼領,所以也暫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