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0章 廢除帝號改元年,海上升明帝,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上升明帝
中秋。
天氣轉涼,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大明上下都是一片歡欣鼓舞。
朱以海對於圍城的諸鎮將士自然也沒吝嗇,幾萬人馬,每人賞十日薪餉,又發下一套秋裝,軍餉最少的輔兵也有一兩銀子到手。
“共繳獲完好紅衣大炮十門,銅發貢八門,佛朗機十八門,威遠炮一百六十二門,其它虎蹲等炮一百二十門,又鳥銃一千二百門,火藥鉛彈十餘萬斤·····”
“另綿甲、鐵甲、布面甲、皮甲等繳獲甚多,共有一萬餘套,”
稟報的虞大復激動的聲音都有些顫抖,拿下杭州,相當於撿了個寶庫,這裡畢竟是韃子南下後經略東南的重鎮,之前博洛領著大軍南下,在此駐紮幾月,離去時,許多軍械物資並沒帶走。比如各式火炮三百多門,全留在杭州,除損毀的三十來門,剩下的都完好無缺。
又各式鎧甲等就有一萬多套。
至於刀槍箭矢以及火藥等,更是相當喜人。
朱以海的御營如今披甲率都不高,現在直接發了筆橫財。
杭州城的這些炮,有許多都是天啟和崇禎年間,明朝在廣東和福建鑄造的,基本上都算是仿紅夷大炮,只是有許多都是較小,許多千斤炮,還有百來斤和幾百斤的更輕便的炮,也還有不少佛朗機炮。
這些炮挺雜,但對如今的明軍來說,依然是寶貝。
特別是那十門紅夷大炮,那上面還有炮徽標記,原裝荷蘭炮廠出品的艦炮,也不知道怎麼的到了福建,然後在崇禎年間由福建總督熊文燦押解北京,又一路到了杭州。
標準十八磅艦炮,威力不錯,之前朱以海領教過,廢了他一門24磅大炮。
最大射程十幾裡,有效射程也有差不多兩三里,拿來攻城拔寨絕對好用,就是太笨重了一點。
“把炮全都拆了,運到錢塘江的水師船上去。”
朱以海最近跟畢方濟以及他的傭兵團長們聊了幾個晚上,對這個時代的火炮火槍,以及火器的新戰術,有了比較深刻的認知了解。
他接受老畢的建議,打算在陸軍中組建炮兵部隊,不是如之前神機鎮那樣的單獨一鎮,而是要在御營各鎮下,再建一個附屬炮兵部隊。
初步計劃是每鎮新設一個直屬炮協,至於數量還在研究。
為了最大發揮火炮的優勢,老畢建議是不要整太多炮,搞那麼花,而是建議他效仿瑞典前國王古斯塔夫二世,說他是一位偉大的炮火之王,對火炮運用非常高深。
古斯塔夫二世算是歐洲第一個單獨建立炮兵團的主帥,他的炮兵團有六個炮兵連,每連有三門軍團炮,三門更輕點的團屬炮,以及一些爆火器和攻城炮。
他的炮兵團大約有一千二百人,一門炮配一個馬車伕,軍團炮一門炮配一個炮手加一個助手,重型炮則一個炮手加兩個助手,每兩門炮配一名士官負責協調。
他的炮團主要就用三種火炮,攻城炮、野戰炮和團屬炮,攻城炮則有60、30和15三種,野戰炮是27、18和12三種,另外團屬炮是更輕型的火炮,彈重三磅,每個步兵團兩門。
野戰炮和團屬炮都使用葡萄彈和霰彈,定位就是支援步兵的近戰殺傷,攻城炮才用大彈丸。
到了後期,古斯塔夫二世更是捨棄了大多數的炮,只保留三種炮,三磅炮配備到團,每團兩門,野戰支援。
二十四磅重炮,則用於攻城。
另外保留十二磅炮,可攻城可野戰,方便運輸機動。
其餘的那些什麼能發射六十磅石彈的巨型臼炮啊,超重32磅長炮等都捨棄淘汰,以強調其機動效能,同時也把過去更輕便的皮革炮也淘汰掉,只留下三種。
所以老畢建議朱以海以後也只用這三種火炮,三磅銅炮才三百多斤,如果是鑄鐵炮甚至才兩百多斤,四個士兵或一匹馬就能在野戰中移動。
朱以海的御營採用的是鎮協標營制,基礎是五百戰兵的營,如果一個營能夠配上兩門三磅炮,那確實很強。
明軍以前的精銳部隊中,有車營,車營就是火器部隊,但配備的主要是虎蹲、佛朗機子母炮和一些將軍炮等,基本上都是幾十斤到百來斤的炮,他們的比三磅炮,缺點就是射程更近,威力更弱。
三磅炮最遠射程能達到近五里,有效射程也有近三百多米,所以在野戰時,是遠強過虎蹲等炮的。
當然,如果非常有錢,火炮溢位,那也確實可以再配些虎蹲、小佛朗機,可以做為哨級火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