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臺企創業路,上海凡人傳,和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恰逢閔行集心村在做村辦企業,正招商引資。老廠長牽線,雙方搭上橋。
運營始於1993年5月的上海地鐵1號線,作為國內第一條地鐵線路,彼時剛剛開通試運營南延伸段。也即,從原來的錦江樂園站延伸到了莘莊站。
從莘莊站下車,再坐幾站公交車,才到集心村。
集心村沒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招商引資的廠房就是在農田上造兩排房子和一幢兩層樓高的小辦公樓。辦公樓下稍微鋪了片水泥地。場地簡陋,他們也自知招不到什麼像樣的外資企業。
雙方見面,一拍即合。
一拍即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臺灣老闆和老闆娘特別會畫大餅,自稱將注資500萬,年產值實現若干千萬,利潤至少7位數,到時候企業和集心村五五分成。
集心村一激動,當即簽了十年的約。
老闆向集心村畫完大餅,拿到進入權,很快將積壓的機器裝置運至集心村招商園區,同時熱火朝天地招聘起勞工來。朱媽媽就是他們招聘的員工之一。
朱媽媽是退休職工,其他人則是到滬謀生計的外地農民工。
老闆夫婦天天洗腦,告訴她手下的十幾個員工,說他們做的是善良的生意,把他們生產出來的橡膠地磚鋪在浴室裡不會滑,鋪在家裡摔跤也不怕,是為了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在此說法下,員工工作起來果然敬業很多。
橡膠地磚,說白了就是把廢舊汽車輪胎弄碎,再拿橡膠攪拌起來做成地磚。
他們的工廠,連自己碎廢舊輪胎的能力都沒有,需要從臺進口橡膠粒子。朱媽媽初次看到那些橡膠粒子,大吃一驚:這不是工業垃圾嗎?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