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露一手”之後,上海凡人傳,和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9月的一天,大境中學高三班的學生正在教室裡上課,教室門忽然被推開,露出班主任焦急的面孔。
班主任當眾叫出了朱盛庸。
一出教室,班主任就迫不及待說起來:“快!美國有個大學校長來咱們學校考察,聽機房老師說你編過一個程式,咱們劉校長讓我把你喊過去,露一手!”
美國大學校長?考察?
朱盛庸腦海裡立刻想象出一群棕黃頭髮藍綠眼睛的外國人,他們懷著好奇,想看看中國上海的高中生有什麼花頭。
班主任手搭朱盛庸肩頭,推著他大步流星往電腦機房走。
二十世紀80代末90年代初,上海有計算機機房的高中並不多。大境中學是市重點,因此有間計算機機房。
有機房,但沒有安排計算機課。很多學生壓根不知道本校有機房,就算是知道,也不願意花時間摸索那新鮮玩意兒。又不計入高考成績。
朱盛庸之所以常逛機房,還是受他在上海中學讀書的哥哥影響。至於班主任口中的“編過一個程式”,那實在太恭維他了。其實是他在學校機房實操了一遍報紙上發表的趣味程式設計成果而已。
“那個鐘錶程式是我從報紙上抄來的。”正義少年掙扎著止住腳步。
“不重要!不重要!”班主任推著他繼續往機房趕。
機房門口,一反往日的冷清,站了三四個成年人。待朱盛庸走得又近些,才發現其中一位確實是外國人。
髮色比黑色稍淺,鼻子比國人的略高,嘴巴和眼睛倒明顯更大,可惜因為肥胖,眼睛和嘴巴都不能充分張開的樣子。總之,如果只看背影的話,只能認出來是個胖子,看不出更多異域風采。
朱盛庸目光飄了飄,並沒有看到更多的、更典型的外國人。
按照校長的意思,朱盛庸開機當場演示了他的鐘表程式設計,一行行程式碼敲入後,畫面上出現了一隻會走動的鐘表。
外國校長用誇張的表情盛讚了朱盛庸一番。
小小少年張口用英文表示感謝讚譽。發音說不上多標準,但是字正腔圓,含著一種別樣的自信。大境中學的劉校長看了很喜歡,覺得很長面子。
這位外國校長顯然沒想到上海中學的九年級學生可以用英語聊天,不由來了興趣,寒暄起來。朱盛庸也不怯場,你來我往聊了一會兒。期間,少年還問外國校長:“上海現在流行觀看《神探亨特》,你們在美國是不是也看這部電視劇?”
劉校長更覺得長臉了。
機房表演部分結束,聊天告一段落,朱盛庸便被劉校長打發回教室了。
下一節課正好是班主任的課,趁上課前,班主任截住朱盛庸,問:“你和那外國校長,聊了什麼?”
少年不禁嘴角噙笑,眼前的班主任雖說是學校裡的大紅人,卻只懂俄語,不懂英語。他於是簡要轉述了一遍,臉上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班主任雖然是教化學的,但洞察人心,他覺得有必要丟擲點少年不知道的,好打壓那份得意:“你知道這位校長來我們學校要幹什麼嗎?”
少年搖頭。
“他過來準備招生兩個學生過去,去他們學校讀大學!免費!帶全額獎學金!”
少年聳肩,並沒有將之與自己關聯起來。
直到當天晚上,躺在床上,睡思懵懂間,腦海裡忽然如晴天霹靂一樣閃過一個靈感!朱盛庸猛地坐了起來。
這是一間3.3米長、3.3米寬的房子,這也是一個四口之家的家。四口人蝸居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在當時並非特例。
跟那些住石庫門、老弄堂的上海人相比,他們算好的。至少這10平方米的家,安在一幢四層樓內。
在蓬萊路,這幢四層樓,是鶴立雞群般的存在。雖然共用廚房,好歹有抽水馬桶,不必每天早晨捏著鼻子倒馬桶。
父母是尋常雙職工,母親在電鍍廠當出納,父親在同一個電鍍廠當送貨司機。母親平和溫柔,父親英俊暴躁。
家裡有一個在上海中學讀書的聰慧異常的哥哥。
自認為資質平平的朱盛庸,最自得的,是他的“勤能補拙”思想。勤奮努力,勤奮思考。
這夜深人靜的時刻,少年又思考上了。
招兩個!帶全額獎學金!的學生去美國讀大學!
一時間他熱血沸騰起來,思緒飛速盤算。
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對他來說並不容易,要是他另闢蹊徑,聯絡上今天來考察的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