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朱曉松的腦子?,埋葬大清,天煌貴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桂多少能夠理解明興的做法,畢竟八旗才是我韃清的根本,而那些綠營士卒們跪地投降扒裝備的業務又實在是太熟練了,熟練到阿桂這個欽差大人都忍不住為之心疼。
只是一想起那些業務極其熟練的綠營兵,阿桂的心裡就忍不住一陣蛋疼。
連綠營都已經業務熟練成這個鳥樣兒,換了比綠營更加不堪的八旗軍來,那豈不是熟練他媽給熟練開門,熟練到家了?
如果再進一步想,像山東本地的綠營士卒多少還能好點兒,要是換成了八旗軍和直隸綠營前來平叛,那軍紀還能有個好兒?
軍紀越爛,就會逼迫更多的百姓倒向反賊,百姓鬧起來的亂子越大,就得調動更多的八旗軍和綠營兵前來平叛。
死迴圈了這是?
仔細琢磨了半天后,阿桂的腦子裡倒還真就冒出來一個想法。
百姓為什麼會造反?
因為官府和士紳的壓迫讓百姓的生計難以維續,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而然的就舉起了反旗,就算是沒有朱曉松,也會有張曉松和王曉松。
百姓造反的底氣在哪裡?
在農會,正是因為農會的存在,才讓百姓有了團結起來抗糧抗捐的膽子。
百姓造反,最受影響的固然是我韃清朝廷,可是那些地主士紳們的損失也絕對不會小。
所以,朝廷專心對付反賊,把農會跟那些泥腿子們交給地主士紳們去對付,這事兒不就好解決了?
阿桂越想就越覺得自己的想法靠譜。
只是阿桂把自己冥思苦想才想出來的好法子說了一遍後,得到的卻不是想象中該有的吹捧,反而是明興的大肆嘲諷:“我的欽差大人喲,別以為這世上就只有您一個聰明人,剩下的都是些蠢蛋。”
“這種靠著士紳打擊農會的法子,我原本就已經想過,也曾讓那些沒有農會的村子裡的地主士紳們組織團練,希望能借團練的手來打擊農會,可你猜最後怎麼著?”
阿桂的心當即就沉了下去,因為這根本就沒什麼好猜的,自己能被朱逆伏擊成運輸大隊長,山東的叛亂也是愈剿愈烈,這就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只是阿桂依舊不死心,望著明興道:“那你找到失敗的原因了沒有?”
明興點了點頭:“找到了。最要命的原因就在於鄉賢士紳的數量太少,而沒有自己土地的泥腿子們數量太多,那些有自己地的泥腿子們也想跟著農會撿便宜,結果就是這團練根本辦不起來。”
“偶爾幾個能辦起來的,也都是當地的大族大戶,他們只想守著自己家裡的那一畝三分地,根本就沒有為朝廷效力的想法,而更要命的是,現在農會抗糧抗捐,這些大族大戶自然也樂得不交賦稅……”
阿桂再一次有了麻爪的感覺。
這不又陷進到死迴圈裡面了?
直到過了好半晌後,阿桂才啜著牙花子感嘆了一句:“這姓朱的到底是個什麼人,怎麼就這麼多的歪門斜道?”
被阿桂這麼一說,明興也跟著感嘆起來:“誰說不是呢?說句不大敬的,這姓朱的他就不想想,要是全天下都是農會,就算他能造反成功,他又上哪兒收賦稅去?”
……
朱曉松倒是不愁賦稅上哪收的事兒,朱曉松愁的是錢聾四十九年,山東、河南、陝西等多地乾旱,已經納入朱曉松麾下的沂州府和泰安府也沒能躲過去。
像孟良崮周邊還好一些,畢竟百丈崖和葫蘆崖多少還有些水,某些靠近汶河支流的地方也相對好一些,但是放眼到整個沂州,缺水的問題就顯得很嚴重。
沒有水,就別指望地裡能有好收成,沒有收成……
理論上來說,這場席捲多地的乾旱對於朱曉松而言其實是件好事兒,畢竟我韃清朝廷的精力都被牽扯在平叛上面,根本就不會在意底層的老百姓還能不能活得下去,他們甚至巴不得朱曉松等叛匪跟那些泥腿子們全都餓死。
如此一來,像河南、陝西等地方的老百姓也多半會活的很難甚至活不下去,農會就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整個韃清都徹底亂起來。
然而,這也僅僅只是理論上來說。
實際上,在生與死的面前,老百姓還會在乎頭頂上統治他們的是你朱曉松還是韃清朝廷?
明朝時還有那麼一丁點兒的國家民族思想,經過我韃清朝廷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等到錢聾年間的時候,早就連根毛都不剩了。
朱曉松臉上的神色愈發的凝重,屋子裡的氣氛也愈的凝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