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6章 海瑞是何族?,騙了康熙,大司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洋人的船,洋人的舵手,洋人的船長,此去洞烏自然是熟門熟路了。
近百條大海船組成的討伐船隊,浩浩蕩蕩的駛離了廣州,貼著海岸線,順洋南下,直奔中南半島而去。
途徑澳門的時候,船隊中途停靠了兩天,洋人們把事先擱在澳門的艦炮,依次搬上了船。
柱手扶著船舷,似笑非笑的望著忙碌的洋人水手們。
威廉很有些尷尬,卻又不能不解釋清楚,便小心翼翼的說:“尊敬的大將軍閣下,貴國禁止火槍和火炮入境,歐洲的商人們都必須遵守貴國的法律,所以……”
柱曬然一笑,冷冷的說:“尊敬的威廉先生,你信不信,我隨時可以把你扔下去喂鯊魚?”
威廉自從出賣了老威廉和他弟弟之後,就被牢牢的捆綁在了柱的賊船上,再也無法脫身了。
和柱打了多年的交道之後,威廉太知道柱的厲害了,他趕緊把頭一低,小聲說:“對不起,對不起,小的又撒謊了。不過,您也是知道的,從那麼遠的歐洲過來,若是船上不帶槍和炮,等於是送錢送船給了海盜們。”
柱早就知道了,洋商們帶貨來大清之前,船上的武器都擱在澳門,或是呂宋島。
大清朝的海關和水師,對於武器的盤查力度,非常之嚴。
不客氣的說,洋人夾帶別的東西,只要銀子使足了,都有可商量的餘地。
各種管制的武器,卻屬於是絕對的禁區。只要被官軍發現了,就是掉腦袋的重罪。
至於,洋商們把武器擱在澳門島上,廣州的地方官也是知道的。因洋人們是拿著武器回國,官僚們也有推脫的餘地,故意睜眼閉眼的裝湖塗罷了。
外鬆內緊,正是韃清內外有別的真實寫照。
實際上,韃清延續的是蒙元的政策,聯合各個有色人種,一起統治人數眾多的底層漢人。
船隊出了零仃洋後,張開風帆,一路朝西駛去。
五日後,船隊抵達了海南的瓊州府,即今海口市。
如今的海南島,隸屬於廣東巡撫管轄,全島都是瓊州府的轄區。也就是說,一島即一府。
這就和臺灣島的模式,大致相彷了。
老皇帝收了臺灣島之後,設臺灣府於臺南,而不是臺北。
和大家想象中的不同,此時的臺灣島內,北部地區最大一座的城市,其實是澹水廳(新竹市)。
至於,後世著名的臺北市,現在僅僅是個小漁港,名喚艋舺(mengxia)。
艋舺者,小船也,後被引申為小船聚集的地方。
老皇帝對鄭家父子,利用離島亂,一直大為警惕。
所以,韃清平臺之後,臺灣知府和臺灣鎮總兵互不統屬,卻都歸駐紮於廈門的臺廈兵備道管轄。
必須承認,老皇帝玩這種彼此相制,勿須合而謀朕的把戲,異常之嫻熟也。
柱的此次南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不誇張的說,自大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之後,時隔數百年之久,天朝又一次派出如此大規模的艦隊,揚威於陸地疆域之外。
說句實在話,老皇帝慢慢的老了,變得越來越好大喜功。
柱既是地道的滿洲旗臣,又是老皇帝一手提拔的心腹重臣。所以,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老皇帝也沒往深處想,也就點頭答應了。
老皇帝乃是正經的知兵皇帝,而不是紙上談兵的嘴炮。
早在平三藩的時候,老皇帝指揮大軍打進雲南之後,就想順勢平滅了時叛時順的洞烏國。
只可惜,在連綿近千里的大山之中,清軍不僅後勤物資補給困難,而且,損兵折將,只得灰熘熘的退了回來。
現在,柱提出的兩面夾擊之策,老皇帝確實很感興趣。
柱不是嘴炮式的趙括,他可是實實在在的打過很多勝仗,且從無一敗的名帥。
海上進兵,進可攻退可守,只需要多帶糧船,即可確保大軍不餓肚子。
而且,柱只帶了一萬多人從海上進攻洞烏,萬一敗了,也不可能傷及大清的國本,損失極為可控制。
種種因素,綜合到一處,促成了柱的此次下南洋。
大軍到了瓊州府,必須補充澹水。
在等待補充物資的時候,柱一時興起,便在瓊州知府楊鼎金的陪同下,去瓊山縣祭掃海瑞的墓。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祖籍便是瓊州府的瓊山縣。
據楊鼎金的介紹,海瑞墓位於其老家,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