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2章 大動作,騙了康熙,大司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商稅的比例提高到了20%之後,徵上來的商稅,在整個賦稅體系之中,所佔的份額也越來越大了。
以前,田賦肯定佔大頭。現在呢,商稅逐年大漲,漸有取代田賦,位居第一之勢。
這個時候,柱早就開始醞釀的田賦改革,隨即提上了議事日程。
前清時期,田賦的徵收,主要靠縣衙的差役和各地的糧紳,採取的也是定額包辦制。
這種稅制之下,弊端極大。往往是,朝廷收上一兩銀子的田賦,縣衙的胥吏、差役和糧紳,竟要吃掉五到八兩銀子的回扣。
前清的縣衙,看似官員極少,充其量也就是知縣、縣丞和主簿,這三人而已。
實際上,越是西部窮縣,養的胥吏和差役也就越多。
據柱所知,西部最窮的門縣,總人口才不到一萬,縣衙養的胥吏和差役,竟然超過了一千。
因為,窮山惡水的地方,往往民風剽悍。衙門的人少了,根本不可能用暴力征收田賦回來。
拉豬、拖牛、搶鍋、拆門板,甚至是搶農民之妻賣了換錢的惡事,在中西部地區的窮縣裡,屢禁不止。
現在,由於商稅的大幅度提高,再加上朝廷直接管轄的各地警察局也已經完全組建到位了。
基於此,柱已經可以騰出手,整理胥吏、差役和稅制了。
“皇上,若是陝西、甘肅等西部各窮縣,二十畝地以下的農戶,一律改為三十稅一,則朝廷的歲入就會少一大截埃”張廷一直兼管著戶部,稅制的改革和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稅制的事情,事關國本,不可不慎。
柱還就喜歡張廷主動站出來,和他據理力爭。
“衡臣啊,就以門縣為例,全縣不過區區兩千戶而已,縣衙竟然養了一千多名差役。嗯,這些人裡邊,大多是不拿俸祿的白役。但是,這些人也要吃飯,也要娶妻生子,也要養家餬口,怎麼可能白給縣衙當差呢?”
柱端起茶盞,啜了口茶,又說,“西部為何一直很亂,朕看啊,根子問題就是刁吏和惡役,盤剝得太狠了呀。”
財政問題,既是國之大事,又和拉幫結夥無關,張廷也敢就事論事。
“回皇上,臣以為,自秦朝以降,歷代皆以縣治為要。若是驟然動了縣治,就怕地方不寧啊1張廷考慮問題,確實比較遠。
但是,張廷考慮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始終沒有跳出秦朝之後的郡縣制的窠臼。
如果不是財政收入不夠,歷朝歷代,肯定是想皇權進村的。
之所以選擇皇權不下縣,就是擔心養人的管理成本,比徵上來的稅,還要高得多。
張廷的觀念,之所以落伍了,那是因為,他沒有意識到八個字:轉移支付、寬報嚴查。
整個陝西和甘肅兩省,攏共收上來的田賦,也不過是一百萬兩銀子而已。
在帝國的財政收入之中,壓根就不值一提。
別的且不說了,單單是朝鮮進貢的五百萬兩銀子和一百萬石糧食,就碾壓了陝西和甘肅兩剩
實話說,若無外頭的殖民收入,帝國內部的負擔,怎麼可能持續性的減少呢?
大英帝國的殖民歷史已經證明了,帝國的內部若想藏富於民,就必然有外面的人,替帝國民眾承擔必要的管理成本。
前蘇聯的民用工業品,技術落後,產品粗劣,完全沒辦法割西方富裕市場的羊毛。
所以,蘇聯帝國一直以壓榨蘇聯內部的民眾為主,只重視軍工生產,不注意藏富於民。
三億蘇聯人,天天都要排隊買麵包,其整體消費力,還不如區區一個西德,怎麼可能長久呢?
蘇聯打的就是七傷拳,軍工越發達,民眾越痛苦。
時間一長,蘇聯肯定率先撐不下去的內爆了。
柱的稅制改革,主要是給西部地區的國民,持續性的減稅。
小農社會之下,西部的兩省,主要收入不就是從地裡刨食嘛。
現在,各地警察局已經組建完成之後,朝廷完全可以做到皇權進村了。
通俗的說,也就是西部地區,少收田賦,甚至是不徵田賦,只收商稅。
相應的稅務缺口,就由朝鮮的貢銀和貢米,進行彌補了。
這麼一來,西部地區的廣大的自耕農,也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強制移民實邊,事實證明,此路不通也。
即使柱藉著開國之君的威嚴,強行把內地的民眾遷移到了邊疆地區。時間一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