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難民出現,耕耘貞觀,倚夜聽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遙遠的距離,就要看鄭鳳熾的抉擇了。
這十年足夠鄭鳴商掌握鄭家的產業與財富了,如果連這都做不到,鄭鳳熾感覺也別指望鄭鳴商了,自己其他幹掉了鄭鳴商而上位的孩子怕是更加靠譜。
現在孔雀在越王府所帶來的利益,比鄭鳴商所預料的更快,對鄭鳴商來說,這個專案能讓自己在鄭府接班人的位置上走得更加踏實,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推行下去。
而孔雀自己到底是有著一整條完整的布匹生產線,只是想要擴充產能並不是那麼容易說擴充就能擴充的,就算是想要大規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為人手需要培養,原材料需要收集,機械需要嘗試,更重要得還是市場。
對於封建時代的中國而言,只要每年能換上兩件衣服,並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基本上都能算得上是富農了,那多少是家裡有田畝的良家子!
對絕大多數的百姓來說,衣不蔽體是常態,靠一件單薄衣服過冬更是理所當然。
換句話說,這些難民在絕大多數布匹商家眼中並不是潛在客戶。
因為他們想買一件新衣服那都很可能要存上一年的錢,而為了這種人增加人手與裝置,賣出的還是最低階的麻布葛布,對絕大多數布商來說,那真是底層布商的活。
所以,布匹店鋪基本上都是為了中農富農準備的,那些一年都積攢不下兩百文的普通百姓,是沒絲毫資格進入到布匹店鋪的。
當然這只是布匹的錢,要想買一件整件做好的衣服,肯能需要到達五百文甚至一貫才行。
這就讓孔雀名下的布匹生產線在短時間內很難進行整合與擴張。
因為歸根到底還是需要社會生產力的提升使得布匹的成本價格需要進一步下降。
這點上至少李泰就完全做不到要求,因為這不是想辦法研究出什麼珍妮紡紗器,什麼腳踏板織布機,就能立刻解決的。
這些需要有足夠的紡織材料,但很可惜這些原材料全部都掌握在不同世家手中。
李泰小打小鬧的去收購自然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到達了一定規模,那肯定會受到鉗制。
另外一點就是所有的材料基本以經濟植物為主。
雖然除了棉花,其他植物不算太佔資源,但因為從李世民登基以來,基本上就天災連連。
這就導致土地開墾出來都是推行種植糧食作物,至於經濟作物的推行自然放緩慢了下來。
雖然隨著人口增加,經濟作物還是受到市場的調節慢慢的提升,但絕對不像是糧食作物那樣受到絕對推崇。
也許正如此,所以出現了貞觀四年的大豐年。
因為常年累月保守天災的大唐,居然還真贏來了無病無災的豐年。
這就導致今年不用像是往年一樣到處的賑災。
同時誰也沒有想到原本以為大唐與突厥之間的戰爭會在這一年徹底的結束。
原本人們預測得將會是一場如同漢匈間長達百年的戰爭,是兩個帝國之間的巔峰碰撞。
但誰都沒有想到,李靖這位兵家四聖華麗登場,以匪夷所思的姿態,直接覆滅了東突厥,甚至連頡利可汗都被抓到長安去跳舞。
這就讓很多屯糧的世家發現自己一直儲存在手中,打算緩慢換取政治資源的糧食要是再不出手,怕是要爛在自己的倉庫中了。
所以多重利好訊息下,直接把糧食幹穿到每鬥四五文錢,現在看來都很不可思議。
而現在,李泰如果不能直接刷出資源的話,那就只能透過長安鄭家這樣的大布商去解決布匹的問題,畢竟錢這種東西好來,但物資的生產到底要看社會平均勞動時間的。
隨著時間流逝,乾旱依舊,時間到達六月,太陽越來越變得火辣,曬得人難以忍受。
渭河與涇河的水位雖還沒明顯下降,但河流周圍的土壤已有幾分白化,抹上去泥土一粒粒破碎,顯然至少泥土表層已經相當乾燥,根本無法凝固。
與此同時,零星難民開始三三兩兩順著河流而來,然後向大城市尋找自己的一線生機。
他們一路上吃著草根樹皮,偶爾吃上了幾天包著細沙碎石的救濟糧活命。
但所有難民也都沒選擇放棄,而是繼續強撐著身子,一步一步向長安而來。
因為長安是首善之地,若其他城市還有可能會選擇關閉城門,甚至派出士兵驅趕百姓。
但在長安天子腳下,只要不是國庫裡面跑老鼠了,那長安底下肯定是會開著粥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