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17 不可為而為之(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勳戚,無限迴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成了大明勳戚
黃河沿岸多省年年氾濫的根本原因,在於上游水土流失嚴重,導致下游泥沙淤積堵塞,一旦洪汛期暴雨來臨,就會衝破河提引發大水。
想要治本,自然得從上游水土流失抓起,但以明朝的社會發展力水平,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於是乎只剩下治水一條路可走。
宋朝往後的歷朝歷代,包括徐有貞上疏的《治水策》,選擇的方法都是“分流殺勢”。也就是挖掘新的河道支流,在洪汛期把兇猛暴漲的黃河水分流出去,從而減少對主河堤的壓力。
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工程難度跟工程量較少,甚至對工程質量的要求都不高,屬於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治水策略。
同樣這種方法弊端也很明顯,開鑿河道就意味著需要侵佔大片農田地產,將使許多農戶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從而導致百姓怨聲載道,家破人亡。
另外挖掘新的河道支流並不是一勞永逸,如果不注意維護疏通,往往一年時間就會被黃河水帶來的泥沙堵塞,然後水勢橫流淹沒莊稼農田,反而把受災範圍給擴大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弊端,就是地方鄉紳大戶,會不斷侵佔這些挖掘的河道圍堤造田。
結果剝奪農戶土地挖掘出的河道支流,轉了一圈後農戶的土地沒有了,河道也沒了,最後只剩下地主的田產了……
而“束水攻沙”就走了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的道理。不但不去開挖新的河道支流,反而把分流的河道都給堵塞住,讓黃河水集中於單一河道。
這樣將增大河槽中水流速度,把河床淤積的泥沙沖刷下去,只有疏通黃河泥沙的淤積,才能真正斷絕河堤潰壩的風險,並且避免農戶的土地被侵佔!
當然,這種治水方案主簿陳濤能想到,歷朝歷代這麼多能人志士,不可能想不到。
為何他們沒有去做,問題就出現在成本上!
“束水攻沙”加大了水流的流速,相當於人為製造洪峰去沖刷泥沙,對於河堤的堅固度有極高要求。
就剛才沈憶宸跺一腳,都能踩踏一塊河堤的豆腐渣質量,能承受的起水流沖刷?
別到時候治水不成,反倒引發更大的洪災形成汪洋大海,那沈憶宸恐怕得稱之為千古罪人。
“那何為蓄清刷黃?”
束水攻沙並不是什麼新鮮方案,不過“蓄清刷黃”這個詞,沈憶宸還從未聽說過。想聽聽看這個陽穀縣主簿,有什麼別出心裁的治水方案。
看著沈憶宸不斷詢問自己的治水想法,此時的陳濤完全沒有了之前的那種懼怕,相反身上綻放出一種侃侃而談的狂熱!
“僉憲,黃河在歷史上有過數次奪清入海,不如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引清水入黃。藉助清水的水勢,來衝擊黃河淤積的泥沙,從而大幅度提升束水攻沙的效果!”
清水就是明朝淮河的別稱,因為相比較黃河的渾濁“黃”水,淮河水明顯要清澈許多,所以就把淮河稱之為清河。
陳濤的想法方案可以“瘋狂”兩個字來形容,要知道單純黃河的水量來束水攻沙,河堤都不一定能承受的住,他還打算引入淮河加大水勢衝沙。
真按照這方案執行下去,後果恐怕不能用決口來形容,整條河堤怕是都剩下不了幾段!
“陳主簿,本官都不知道該說你是好大喜功,還是異想天開。束水攻沙、蓄清刷黃的難處莫非不知?”
沈憶宸這番帶著責問的話語出來,讓陳濤原本有些激動的心情,瞬間一落千丈。
其實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提出類似的建議,以往朝廷派大臣修築張秋段河提,
陳濤也提出過自己的想法跟建議。
得到的反饋無一例外,就跟現在沈憶宸的回應差不多。
簡直就是不切實際的異想天開!
相比較起來,沈憶宸還算好的,僅僅是言語中帶著責問,而不是直接訓斥。
“下官知曉。”
陳濤低頭認錯,嘴角卻帶著一抹苦笑。方案想法是自己提出來的,豈能不知其中難度?
“知道事不可為,為何還要提此建議?”
“因為下官還以為僉憲會與別人不一樣。”
此言一出,讓陽穀縣眾官吏大驚失色。
縣尊孟安維就是說錯話被杖斃,平日裡這個陳濤看起來老老實實的,沒想到這麼大膽說話,想要重蹈覆轍嗎?
“放肆,豈敢這般與僉憲說話!”
縣丞姜沛立馬大聲訓斥了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