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99 漕運艱難(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勳戚,無限迴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是其他古人說出自己的字,沈憶宸不一定能快速反應過來名叫什麼。

但於廷益這三字,沈憶宸可謂銘記於心,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于謙!

“下官都察院僉都御史沈向北,見過少司馬!”

沈憶宸向著于謙作揖行禮,語氣中有著一絲旁人不易察覺的激動顫音。

畢竟歷史課本上文字描述示一回事,當本人真正站在自己面前,帶來的衝擊感受,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本官都忘記了,沈修撰如今已經要稱之為沈僉憲了。”

于謙爽朗的回了一句,然後托住沈憶宸手臂繼續說道:“沈僉憲毋需多禮,憑心而論應該是本官感謝你的救命之恩!”

言罷,于謙朝著沈憶宸深深鞠了一躬。

雖然廷議上朱祁鎮免了于謙的死罪,但擅離職守依然要追責,所以昨日才正式結案從都察院大獄出來。

出獄之後,于謙從旁人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名素不相識的翰林院修撰,會為了自己去得罪權閹王振,以至於被報復外派山東治水。

外放為官的落差艱辛,于謙可以說深有體會,更別論沈憶宸這種前途似錦的翰林清貴了。用雲霄谷底一詞來形容,都毫不誇張。

這份恩情于謙自感無以為報,聽聞沈憶宸赴任的訊息後,他就快馬加鞭的追了上來,只求能贈別一程!

“少司馬之禮,下官愧不敢當,此非本人之恩,乃河南山西兩地萬民之望!”

沈憶宸沒有攬功,如果不是于謙用十五年的付出換來了兩卷“萬民書”,哪怕自己舌綻蓮花,也無法改變皇帝跟百官的想法。

這是他自己救了自己,是兩地萬民救了于謙。

“沈僉憲高義,那本官就不再作婦人態。既僥倖苟活於世,當以此殘生報黎民百姓!”

這就是于謙的灑脫大義跟正氣凜然,就算遭遇過牢獄之災,十五年的功勞苦勞被廟堂之上的天子群臣忽視,他此刻也沒有任何的氣餒跟頹廢。

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

于謙一生,所求的從來都是家國安定、萬民安康,而不是悅君媚上。

百姓認可,足矣!

“少司馬所言甚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沈憶宸也是豪情萬丈的回應了一句,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在世上能有多少時日,怎能小步慢行,畏縮不前?

無論是于謙,還是沈憶宸,在肩負蒼生萬民的道路上,都將砥礪前行!

“說得好,沈僉憲,望來日再會!”

于謙此刻心潮澎湃,他沒有想到這個世界上,一個年僅十八的少年郎,有如此胸懷氣度,甚至有種引以為知己的感覺!

“少司馬,來日定然再會。”

沈憶宸朝于謙拱手告辭,然後轉身向著在場眾人也行了一禮,就再次坐上了馬車。

伴隨著晨曦的光芒,沈憶宸的馬車消失在道路盡頭,而在場的京師文人士子們,卻久久不願離去。

“沈僉憲最後與少司馬的對話,真是盡顯曠達不羈,誰能想到這是玉堂官外放的場景?”

“畢生所學當經世致用,可能這就是狀元公在以行踐言吧。”

“曾幾何時,鄙人還懷疑過沈僉憲是否自願去山東治水,今日所見再無疑問,此乃真正心懷家國天下的文人!”

“見自己明歸途、見天地知敬畏、見眾生懂憐憫,吾等境界還是差了沈僉憲太遠太遠!”

京師文人士子的感慨,沈憶宸自然是不知道,他此刻正在馬車中與幕僚卞和,商議著到底是走哪條道路前往山東。

“東主,前往山東有三條道路,一是經河北走陸路,二是過通州走運河水路,三是轉天津衛走海路。”

“那各有何利弊?”

沈憶宸從未實地走過這些道路,只能尋求卞和的意見。

“走陸路比較顛簸,用時居中,走海路最為平順,不過繞路耗時較長。而走運河水路可以順流而下,理論上是最好的方式,但此時漕運秋糧北上,可能會遇到擁堵。”

“走運河水路。”

沒有過多猶豫,沈憶宸就決定到通州碼頭走水路,這也是他曾經赴京趕考下船的地點。

不過沈憶宸選擇走水路,可不是為了去懷舊的,而是山東黃河決堤的地點在陽穀縣張秋鎮,也就是後世聊城所管轄的區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刀劍亂舞:從刀匠開始的救贖之路

宴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