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88 秦檜齊名 (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勳戚,無限迴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載著沿河兩岸上千萬人的生計。

另外一方面,黃河氾濫的頻率實在太頻繁了,有著“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稱號,動輒就讓沿岸數百萬百姓受災。

如果單純是水災沖垮民房,導致災民遍地,只要王朝不是進入到末期,基本上都能咬牙賑災扛過去。真正致命的點在於,氾濫的黃河有可能中斷南北漕運,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哪怕巔峰盛世都扛不住。

所以從宋朝決口改道開始,治理黃河就成為歷朝歷代的重要任務之一,到了明清尤為重視。

沈憶宸看了一遍山東布政司的奏章,基本上還是那些老問題。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沖刷下來大量的泥沙,導致中下游水流變緩,泥沙淤積。

到了夏秋季節雨水量增多,狹窄淤積的河道排水不及時,極易引發決口洪水氾濫。而且因為黃河“地上懸河”的緣故,一旦在汛期決堤,高度差將更進一步增加氾濫河水的衝擊力。

沈憶宸曾經在鎮江府見識過流民的慘狀,要知道這還是江南繁盛之地,各州府的倉儲還比較充足,都流民四起、民不聊生。

可以想象黃河決堤之下,山東百姓會面臨怎樣一副人間地獄的慘狀。

放下手中奏章,沈憶宸面色凝重說道:“此為天災,更是人禍。”

山東布政司在奏章結尾處,隱晦點出了黃河會決堤的原因。

那就是有人公然違反禁令,在黃河兩岸砍伐樹木圍堤造田,甚至還掘開堤壩並大肆引水灌溉,終釀成今日之禍!

奏章中沒有明確點出是誰這麼做,但朝中文武百官跟天下萬民心中都很清楚,大機率是藩王宗室。也只有他們,才敢如此膽大妄為。

“沈修撰一針見血,這就是天災人禍!”

徐珵鄭重的點了點頭,他何嘗看不出其中問題?

“徐前輩是想要詢問晚輩治水之策嗎?”

明朝翰林官大多數除了四書五經外,對於其他學科可謂一竅不通。

特別是工科書籍,在他們眼中被視為雜學奇技淫巧,不值一提。

所以沈憶宸面對徐珵前來求助,下意識就認為對方是想要找自己請教治水之策。畢竟能修地理志,對於地勢水利的專研,那是基本功。

可是接下來的一幕,就有些出乎沈憶宸的意料。只見徐珵從懷中又掏出一份奏章說道:“這是在下書寫好的治水策,其中若有疏忽遺漏之處,還望沈修撰斧正!”

已經寫好了?

面對徐珵遞過來的奏章,沈憶宸帶著一種詫異跟好奇心態接了過來。

說實話,他對於大明翰林官的實際施政能力,可謂一點信心都沒有。這位前輩該不會是寫了篇異想天開的治水策,就想著讓自己去把坑填好吧?

要真的是這樣,沈憶宸還不如自己寫一封治水策了。

帶著懷疑心態開啟奏章,內容又一次大出沈憶宸所料。這封治水策水平之高,放在大明的時代背景下,稱之為水利專家都不過分。

設定水門、開鑿支河、疏浚運河,以疏塞浚並舉等等方法,可謂頭頭是道。這些策略到底效果如何沈憶宸不知道,至少紙上談兵的水平拉滿了,絕對不是胡寫瞎寫一通。

“徐前輩的治水策條理分明,疏、塞、浚並舉,晚輩自愧不如,不敢泛泛而談。”

沈憶宸沒有實地驗證過目前黃河的情況,如果要他來寫治水策的話,也只能按照後世經驗紙上談兵。

徐珵這篇治水策幾乎沒有什麼大的疏漏跟問題,沈憶宸自然無法給出建議。

“既得沈修撰認可,那在下呈給陛下就更有信心了!”

徐珵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流露出一抹欣喜跟狂熱。

“徐前輩打算直接呈給陛下?”

聽到這話,沈憶宸都有些佩服這位老哥的大膽。

好傢伙,之前自己收到雲南府的訃訊,也僅敢在揭帖中逾矩新增了闡述觀點。現在這個徐珵,打算繞過內閣直接上表,這作死程度遠超自己。

“沒錯,此事從急,山東百姓無法久等!”

徐珵說這話的時候大義凜然,但沈憶宸聽著怎麼感覺有些不對味。

如今都已經決堤了,從急的應該是如何賑災,而不是考慮怎麼治水。

而且看著徐珵臉上那種狂熱表情,更像是抓住了某種機會的興奮,不像是憂國憂民的情緒。

“徐前輩,還望慎重考慮。”

沈憶宸不願以惡意去揣測他人,特別這位前輩還想著為民治水,所以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刀劍亂舞:從刀匠開始的救贖之路

宴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