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關於華威,你瞭解多少?
張未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0章 關於華威,你瞭解多少?,重生變矮窮,系統卻還把我變醜,張未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林慕陽曾經想到過創立慈善基金會的事情,可是一直沒有時間去深入考慮。
一來沒有合適的負責人選,二來剛剛創業,還沒開始盈利就想著做好人好事,不僅會被人笑話,慈善基金會也缺少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所以在安智作業系統的出售與合理利用的問題上,他也從來沒有將其和創辦慈善基金會聯絡到一起。
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樣做還是得從零開始,和短期內將技術發展到應用層面的初衷並不相符。
蔡靜怡的提議卻像是給種子提供了一片土地,讓他從中找到了一種既能在短時間內發展技術,又能將技術利益最大化,同時還能將主動權繼續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後還能造福社會實現名利雙收的完美解決思路。
那就是把安智系統捐給由自己控制的慈善基金會,再用慈善基金會對其他相關產業進行投資,包括並不限於是資金投資或技術入股,為慈善基金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然後再把收益投入到醫療、扶貧和教育、科技、體育甚至是國防領域,從而在帶動全社會發展的同時,用社會影響力來反哺母公司的其他業務。
這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最優解。
而蔡靜怡為他選擇的收購目標,是國內同行業中市場地位僅次於華威集團的華興集團。
剛入職的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晶片研發組組長李太男被緊急召集到集團會議室,給一群菜鳥老總們講解華威集團和華興集團各自的優缺點。
一個搞技術的天才連草稿都不用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以身說法,一群搞法律的搞金融的搞技術的搞娛樂的退伍的在認真做筆記。
主題是華威VS華興
雖然都是華字輩,但兩家公司卻是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打出腦漿來的同行死敵。
華威有的業務華興都有,兩家公司在業內的優點卻截然相反:華威重研發而輕服務,華興重服務而輕研發。
具體的事例,就比如在這一年,華威集團慘遭淘汰的一場國際競標中,他們不是敗給其他對手,而是敗給他們自己銷售團隊的完全脫節:
客戶經理不懂產品,產品經理不懂交付,交付經理不涉及客戶介面,
這就導致他們在面對客戶需求時,無法形成有效的協同作戰,難以提供統一協調的整網解決方案。
各自為政,兵敗如山倒。
常見的大企業病在他們身上也很嚴重,作用於國內和國際兩個不同市場上的直接體現,就是他們在面對以國家為主體的客戶時,沿用的還是在國內店大欺客的報價模式,只關注自身的業務範疇,不能從整體上滿足客戶需求。
“而華興則不同,他們能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靈活推薦不同的銷售組合,”李太男說道:“所以儘管他們的東西質量不怎麼樣,但去年的銷售額還是做到了220億,達到華威1\/3的水平。”
李太男,現年36歲,15歲考上少年班,23歲碩士研究生畢業進入華威集團擔任工程師,兩個星期後升任高階工程師,半年後升任研究部副總經理。
25歲升任研發部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在他帶領技術團隊的後來五年時間裡,華威集團每年的市場營收從4億狂飆至200億,整整翻了50倍,一舉奠定國內霸主的地位。
30歲從華威集團副總裁任上辭職,以1000萬元資本在京城創辦海灣網路。
33歲籌劃海灣網路赴美上市,因收購一家和華威集團存在競爭關係的通訊公司而引起老東家重視,從而被進行針對性的打壓,堅持三年才不幸落敗。
36歲,加入未來科技。
此時面對一群明顯比他更年輕,也明顯比他更有衝勁的上司,他的雙眸依然明亮,依然炯炯有神:
“如果你們想讓我制定競爭策略,我可能做不到天衣無縫,但是如果你們讓我帶領團隊提供技術支援,我當仁不讓。”
北方集團決策層以一陣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歡迎他的到來。
然後,某個穿越者隨口說出一個近乎完美的競爭策略。
林慕陽緩緩開口:“咱們集團成立也有一段時間了,這些日子以來我們一直都在各忙各的,今天才有時間坐到一起開會,剛才透過李副總的講解,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商業競爭的殘酷。”
“我的設想是這樣的,由西洋商業銀行出資成立林和平慈善基金會,未來科技將一些關鍵技術無償轉讓給基金會,再由基金會以資金或者技術入股獲得華威主要競爭對手的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