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好大哥,血脈撒滿世界,篤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加上大哥劉襄的野心勃勃,二哥劉章的勇猛無畏,以及他本人的任勞任怨,這樣的組合本應能轟轟烈烈地大幹一場,身居高位,揚名後世。

可惜的是,命運弄人,偏偏遇到呂氏家族專權擅勢,而他也被迫遷居長安,受封東牟侯,處處受到限制。

在酒宴上,劉章毫不畏懼地挑戰呂雉,最終成功誅殺呂產,這一壯舉讓劉興居對他心生敬仰之情。

於是,他與二哥劉章商議,由他們兄弟倆在長安起事,同時讓大哥劉襄領兵西進,共同誅滅呂氏一族,搶奪皇位。

然而,事情並未如他們所願。劉章過於勇猛,竟然一舉剷除了呂祿和呂產,導致長安無法燃起戰火。

長安沒有戰亂,劉襄就失去了進兵的理由,無奈之下,只能帶著軍隊悻然返回齊國。

隨著援兵的撤離,他們兄弟倆的勢力受到了極大削弱,徹底淪為周勃等人手中隨意把玩的玩偶。

首先,劉襄的皇位夢想被劉澤等人幾句話輕易破滅,將其逼入絕境,這無疑是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其次,周勃曾答應給予劉襄的趙王和梁王封號,如今卻被劉恆毫不客氣地分給了劉遂和劉揖,這讓劉襄感到極度憤怒。

最後,苦苦等待了兩年之久,劉恆只給了劉襄一個濟北王的稱號,並從齊國割出一郡作為他的封地。

面對如此不公待遇,劉襄心中充滿了怨恨。

人生苦短,機遇稍縱即逝,而怨恨則如同黑白無常一般,時刻催促著人們走向死亡。

經歷了這三件大事之後,曾經權勢滔天的劉襄最終含恨離世,緊接著,英勇無畏的劉章也追隨劉襄而去,只剩下他獨自一人。

劉恆將他視為一枚可以隨意擺佈的棋子,但他並不甘心成為別人的工具,他渴望擁有整個棋局。

劉興居從不相信命運,他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決心。

呂氏家族曾經權勢滔天,手段狠辣無比,但他們三兄弟仍然能夠內外夾擊,一舉將其剷除。

劉興居沉浸在過去的輝煌成就中,堅信那已經消逝的神話終究會再次降臨。

然而,劉襄和劉章相繼離世,這讓劉興居深感懊悔。

他意識到,自己應該更早地採取行動,而不是猶豫不決。

兩位兄弟的離去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能再繼續等待下去,必須立刻起兵造反。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北方的烽火熊熊燃起,劉興居高舉造反大旗。

匈奴人經過長時間的休整,手癢難耐,右賢王率領大軍南下侵擾上郡(今陝西延安市),邊境局勢緊急。

劉恆迅速做出反應,派遣灌嬰帶領八萬五千名精銳士兵,急速奔赴前線。

同時,劉恆親自督軍,以鼓舞士氣,並犒賞軍士們。

此刻的灌嬰,身兼太尉與丞相二職,位高權重,顯赫無比。

劉恆派遣如此重要的人物出征,其目的唯有一個:展現大漢的神威。

自從大漢建國以來,匈奴蔑視漢朝無人,屢次侵犯邊境,漢朝百姓忍受著這口氣已經很久了,渴望著反擊報復。

先是劉邦被困受辱,緊接著是迴圈往復的和親之恥,仁慈寬厚的劉恆再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恥辱,這次出征必定要報仇雪恨。

由於劉恆和灌嬰在外征戰,劉興居認為漢軍與匈奴將會陷入苦戰,無法回頭保衛長安。

漢軍剛剛離開長安,劉興居立刻起兵,企圖奪取滎陽。

滎陽是通往長安的關鍵地點,劉興居野心勃勃。

然而,右賢王在邊境掠奪一番後,見到漢軍逼近,如狂風掃落葉般迅速撤退北方。

樹立功勳、揚名立萬的機會就這樣溜走了,劉恆感到十分失望。

大軍調動,雖然沒有真正交戰,但既然匈奴已經撤軍,漢軍自然可以說是勝利而歸。

劉恆來到太原後,開始論功行賞,犒勞群臣。

無論有沒有實際戰鬥,只要大軍調動並取得勝利,封賞總是必不可少的,否則皇帝就顯得不夠稱職。

劉恆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經常進行封賞。作為君王,如果希望朝臣以忠誠之心對待自己,那麼他也應該以君主的禮儀對待朝臣。

劉恆當上皇帝后的原則就是:以禮相待,朝臣們才會效命。

然而,身在太原的劉恆突然接到了一份緊急奏報,得知劉興居起兵造反,並企圖奪取滎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刀劍亂舞:從刀匠開始的救贖之路

宴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