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青銅聖鬥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轉移風險,美利堅名利之路,倔強青銅聖鬥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狂熱的盲目自信,現在看來似乎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在改變發生之前,所有人都會沉浸在那種思維的慣性之中。
如果你坐下來,想象一下幾年前你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那個時候,是不是房價會一直上漲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當你有錢的時候,別人給你的第一個忠告就是買房。當你想創業的時候,別人給你的忠告還是,不如去買房。無數人都在互相談論著,不及早買房,以後就會買不起房。
那麼有會永遠漲下去的房價嗎?是有人質疑過,但這種聲音不會被聽見,大家都認為,至少自己不會是最後一批接盤的倒黴蛋。
看看那些之前就早早買房的人吧,都已經賺了不少錢,每個人身邊都有許多這種例子,咬牙貸款買了幾套房,現在資產翻了幾番;沒有及時買房,現在房價漲到已經買不起,後悔莫及。
是的,就在這幾年,所有的美利堅人,都是在這種氛圍中,奮不顧身的投入房產市場的。
不過之前約翰·保爾森的分析報告中,有一個資料讓陳威廉感覺很有意思。
那就是在1號基金大肆購入cds債券之前,這種債券的主要作用就是那些對沖基金在大量投資cdo債券之後,用來對沖風險。
不過即使這樣,真正如此做的基金也是少之又少。
截止2008年底,按照pertrac對沖基金資料庫研究報告的說法,有超過14000家對沖基金報告了經營結果,數千家機構投資者獲得了投資cds產品的許可,而只有100多家機構涉足了針對刺激貸款的cds產品的市場。
因此在約翰·保爾森最初對1號基金進行建倉的時候,一開始購買cds還是小心翼翼的,但他發現,那些機構對於他購買cds這個事情,非常的熱情,他不停的接到兜售cds債券合同的電話,每一家都會列出一大串表單,任他選擇。
結果購買cds的過程無比的順利,很快就完成了建倉,甚至對這種債券的價格都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過現在不同了,在諸多機構開始發現危險,從而開始購買cds之後,這種債券一時之間變得稀缺起來。
不過約翰·保爾森依然憑藉之前的關係,很快將陳威廉最新的2億美元,換成了他精選的cds產品——要知道,市場上各種機構推出了無數的cds產品,在這繁多的產品之中選擇最優的——也就是含有的次級貸款斷供可能性最大的產品——也是讓人頭疼的事情,不過這些對於已經致力於相關研究幾年的約翰·保爾森來說,已經駕熟就輕。
“德意志銀行給了我們一個cds產品清單,裡面的上百種cds產品可以隨意的選擇。”約翰·保爾森的聲音裡帶著些幸災樂禍:
“他們主要針對的就是德國市場,那幫德國佬太重視規則,所以根本沒有意識到cdo債券裡面的那些貓膩,只看到是3a評級的債券,就放心購買,都不知道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包裝過的3b債券。所以德國佬購買了大部分流向歐洲市場的cdo債券。”
“那些評級機構這次做的有些過火了,穆迪和標準普爾幾乎就是扮演著負責蓋章的角色。”陳威廉無語的說道。
“他們不是一直這麼幹的嘛。”約翰·保爾森聳了聳肩說道:“所以我把他們放進了2號基金做空的名單之中。”
現在的情況越來越有意思起來,不斷的有人看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拐點到來之後,隨著房價開始下跌,那些房產投資者發現自己需要償還的貸款,已經高達房價的1.5倍甚至更高,從而選擇斷供。
滿街上都是房地產公司的推銷人員以及傳單廣告,有的地產公司甚至開始了買房送裝修,送家電……
這些現象的出現,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房產市場的危險,重新審視那些建立在次級貸款上的cdo債券,質疑聲越來越多。
而與之相對的,就是cdo債券的價格絲毫沒有出現大幅的下跌,高盛、大摩、德意志銀行、美林、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花旗……這一個個站在金融食物鏈頂端的機構,還在大肆的鼓吹著那些cdo債券的價值,在債券複雜的設計之下,其他的機構和投資者依然選擇相信他們,相信這個龐大的債券市場不可能崩潰。
於是高盛他們,成功的為自己爭取了時間,將手中大量的垃圾債券,賣給了那些對其中的危險一無所知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甚至包括了來自亞洲、歐洲、中東的銀行和機構。
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