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七章軍工複合體,朕即大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題是,朝廷凡事都傾向於議和,相較於將錢投入軍備,大臣們更傾向於將錢拿來買和平。
此時軍工複合體的出現就很有意義了,他們會以各種關係威逼利誘大臣們增強武備。
雖然這個制度有些偏激,但委實十分適合大宋這個過於文弱的朝廷,正好兩相中和。
梅執禮對這個模式沒有什麼深刻認知,感覺這相比於徵兵法案簡直不算是制度改革。只是將監察從內部換到了外部。
便說道:“臣稍後便去草擬製度,待官家批閱之後,公諸有司。”
趙桓嘴角上揚,大宋的開放包容,真的是讓愛不忍釋啊。朝廷公卿、各部寺監都對改革持有非常開明的態度,習慣於與時俱進。
這樣開明的國度,這樣積極的文明,怎麼忍心讓她毀滅於野蠻部落,最終墮落到十幾戶人家共用一把菜刀?
隨後趙桓吩咐道:“草擬法度時,注意增加監管內容。由兵部向三司提交軍器採購目錄,三司提供方案。除了兵部與三司要監察軍器質量外,臺諫也要定期檢察。”
“若兵部檢查出質量問題,責任歸咎於軍器三司。若臺諫檢查出軍器質量問題,責任歸咎於兵部。”
梅執禮頷首,說道:“將權責嚴格分明,能使兵部與軍器三司互為敵對,二者很難沆瀣一氣。畢竟最終是兵部簽字畫押,全權擔責。”
官員最擔憂的是什麼?當然是自己的烏紗帽。若一處機構完全沒有存在意義,隨時可能被裁撤,官員們一定提心吊膽,處心積慮的去爭奪權柄。
在這種情況下,三個軍器生產部門一定會努力提升自己的工藝,最終形成自己的優勢產品,然後去爭奪官府的軍器採購份額。例如弓弩造院擅長生產神臂弓,便會逐漸增加工人,提高產能。東西作坊擅於造甲,便會新築熔爐,增加生產線。
這比官府一刀切去強制劃分各司生產內容強多了。
當然,為了提高競爭力,這三個機構也一定會改善技術,發明創造。
例如東西作坊在生產遠端武器方面勢必比不過弓弩造院的神臂弓。
可以想象,南北作坊一定會嘗試其他技術突破,例如研究火藥、火槍。
神臂弓已經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了,想在弓弩方面超越他已經基本沒有可能。
而火藥在大宋已經得到了高度重視,工匠們勢必會研究火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